再野化:城市生态修复的新思路与实践探索

摘要:
再野化作为一种新兴的生态修复方法,通过减少人为干扰,恢复自然生态过程,为城市生态环境的修复与重建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系统梳理了再野化的理论基础,探讨了其在城市公园绿地、郊野地区及废弃工业用地等不同场景中的应用,提出了再野化的具体实施策略,并以重庆中梁山矿坑群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研究表明,再野化能有效提升城市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对于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再野化;城市生态;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自然过程

  1.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态环境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等。传统的城市绿化方式往往过于人工化,难以形成自我维持的生态系统。在此背景下,再野化(Rewilding)作为一种新兴的生态修复方法应运而生。再野化旨在通过减少人为干扰,恢复特定区域的自然生态过程,从而修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Lorimer et al., 2015)。本文旨在探讨再野化在城市生态修复中的应用价值与实践路径,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1. 再野化的理论基础

2.1 再野化的核心理念

再野化的核心理念是尊重自然,让自然力量在生态修复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它强调减少人为干预,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再野化不同于传统的生态修复方法,它更加注重生态过程的恢复,而非仅仅关注特定物种或景观的重建(Perino et al., 2019)。

2.2 再野化的生态学基础

再野化的生态学基础主要包括三个关键要素:营养级复杂性(trophic complexity)、随机干扰(stochastic disturbances)和物种扩散(species dispersal)(Perino et al., 2019)。营养级复杂性强调恢复完整的食物链;随机干扰强调允许自然干扰(如火灾、洪水)的发生;物种扩散则关注生物的自然迁移与扩散过程。

2.3 再野化的实施原则

根据Carver等(2021)提出的再野化指导原则,再野化的实施应遵循以下几点:
(1) 利用野生动物恢复各个营养级的相互作用
(2) 恢复核心区域之间的连通性
(3) 允许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
(4) 考虑气候变化的影响
(5) 重视当地社区的参与和支持
(6) 采用适应性管理方法

  1. 城市再野化的实践探索

3.1 城市公园绿地的再野化

城市公园绿地的再野化主要通过改变传统的高强度管理模式,允许自然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主导植被演替。具体措施包括:减少修剪频率、保留枯枝落叶、增加本土植物种类、创造多样化的生境等。例如,上海江洋畈生态公园通过划出”生境岛”作为自然演替的样本,不加人为干预,形成了具有较高生物多样性的城市野境(董晨等, 2020)。

3.2 城市郊野地区的再野化

城市郊野地区往往保留了较多的自然元素,是实施再野化的理想场所。再野化措施包括:恢复退化的生态系统、重建生态廊道、引入关键物种等。以北京温榆河公园为例,该公园以”面野、点精”为原则,将30%以上的空间”留野”,呈现低干预、低维护、近自然的风貌特色(王向荣等, 2019)。

3.3 废弃工业用地的再野化

废弃工业用地的再野化是将人为破坏的场地重新还原给自然的过程。这类再野化项目通常需要先进行土壤修复,然后通过自然演替或人工辅助的方式恢复植被。例如,德国鲁尔区的埃姆舍景观公园就是通过再野化将废弃的工业用地转变为具有生态和文化价值的公共空间(Loures, 2015)。

  1. 再野化的实施策略

4.1 空间规划与设计策略

再野化的空间规划应基于对场地自然本底的深入分析,构建完整的生态网络。具体策略包括:
(1) 识别和保护核心生态区域
(2) 规划生态廊道,提高景观连通性
(3) 创造多样化的生境类型
(4) 预留自然演替空间

4.2 植被恢复与管理策略

植被恢复是再野化的关键环节,应遵循以下策略:
(1) 优先选用本土植物species
(2) 模拟自然群落结构,营造多层次植被
(3) 采用近自然管理方式,减少人为干预
(4) 控制入侵物种,保护濒危植物

4.3 公众参与与教育策略

再野化项目的成功离不开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因此应:
(1) 开展生态教育,提高公众对再野化的认知
(2) 设计互动体验项目,增强公众与自然的连接
(3) 鼓励社区参与再野化项目的规划和管理
(4) 建立长期监测机制,评估再野化效果

  1. 案例分析:重庆中梁山矿坑群的再野化实践

重庆中梁山矿坑群位于城市郊野地区,曾因采矿活动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再野化项目的主要措施包括:
(1) 土地修复:对废弃矿坑进行地形重塑和土壤改良
(2) 植被重建:采用本土植物进行植被恢复,模拟自然演替过程
(3) 生境创造:利用矿坑地形特点,营造多样化的生境类型
(4) 生态廊道:建立连接各个矿坑的生态廊道,提高景观连通性
(5) 公众参与:设计生态教育和体验项目,提高公众参与度

通过再野化,中梁山矿坑群正逐步恢复生态功能,成为城市居民亲近自然的重要场所。

  1. 结语:再野化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再野化为城市生态修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它不仅能有效提升城市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还能为市民创造更多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对于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再野化的实施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土地利用冲突、公众接受度、长期管理等问题。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再野化理论研究,完善技术方法,探索适合本地条件的再野化模式,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生态系统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Lorimer, J., Sandom, C., Jepson, P., Doughty, C., Barua, M., & Kirby, K. J. (2015). Rewilding: Science, practice, and politics. Annual Review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40, 39-62.
  2. Perino, A., Pereira, H. M., Navarro, L. M., Fernández, N., Bullock, J. M., Ceaușu, S., … & Wheeler, H. C. (2019). Rewilding complex ecosystems. Science, 364(6438), eaav5570.
  3. Carver, S., Convery, I., Hawkins, S., Beyers, R., Eagle, A., Kun, Z., … & Soulé, M. (2021). Guiding principles for rewilding. Conservation Biology, 35(6), 1882-1893.
  4. 董晨, 王梓, 李雪萍. (2020). 城市荒野景观营造策略研究——以江洋畈生态公园为例. 现代园艺, (15), 167-169.
  5. 王向荣, 林菁, 李洋, 等. (2019). 江洋畈生态公园. 城市环境设计, (1), 188-205.
  6. Loures, L. (2015). Post-industrial landscapes as drivers for urban redevelopment: Public versus expert perspectives towards the benefits and barriers of the reuse of post-industrial sites in urban areas. Habitat International, 45, 72-8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