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城市生态空间的退化,过度人工化和同质化的绿地景观难以满足人们对自然
的渴望,也无法有效地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再野化作为一种新的生态保护和修复理念,强调
减少人为干扰,提升特定区域的荒野程度,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和弹性,为城市生态建设提供新思路。
本文将探讨城市生态空间再野化的涵义、特征、价值和实施途径,并结合国内外案例,提出城市再野化发展
的策略和建议,以期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生态系统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再野化,城市生态空间,自然恢复,生物多样性保育,野境,自然的城市
1. 城市生态空间再野化的背景与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生态空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大量硬质地面和建筑构筑物取代了城市原有的
自然生境,自然空间显著收缩,城市绿地景观结构单一,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系统自我调控能力不足。
同时,人们对自然的接触和体验也日益减少,导致自然缺失症的出现,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
在这种背景下,再野化理念应运而生。再野化强调的是通过减少人为干扰,提升特定区域的荒野程度,
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和弹性,使生态系统达到自我维持和自我调节的稳定状态。再野化不仅是城市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需要,更是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需求。
2. 城市生态空间再野化的内涵与特征
2.1 再野化的内涵
再野化是近年来兴起的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其核心是修复自然生态系统动态的三个关键
因子:营养级复杂性、随机干扰和物种扩散。再野化旨在通过减少人为干扰,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和弹
性,提升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2 城市生态空间再野化的特征
城市生态空间再野化与常见的城市植被恢复和城市绿化相比,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 自然恢复过程:再野化强调植被演变的动态过程,突出自然演变规律的保护和利用,允许生态系统的自
主演变。
- 地带性群落恢复:再野化强调恢复具有地带性特征的城市植被,提高再野化植被的地带性特征,形成地域
特色鲜明、能为本土野生动植物营造良好栖境的城市生态系统。
- 生物多样性保育:再野化是采用生态的方式和自然的途径,恢复城市自然生态结构和生物多样性,为不
同生物类群提供共存空间,并同步改善城市生态系统。
3. 城市生态空间再野化的价值与案例
3.1 城市生态空间再野化的价值
城市生态空间再野化具有重要的生态、人文、审美、健康和经济价值:
- 生态价值:再野化能够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丰富城市生物多样性,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健康运行提
供有力支撑。
- 人文价值:再野化能够展现城市本土风貌特征及自然演替过程,满足人们向往自然、回归自然的需求,
找回人与自然的互动感,还能发挥本地生态自然教育的宣教功能。
- 审美价值:再野化能够有效缓解人们的审美疲劳,为身处其中的人们带来视觉、嗅觉、触觉、听觉等多重
感观的刺激,从而获得“乱中有序”的审美体验。
- 健康价值:再野化不仅能增加城市景观异质性,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而且也有助于身临其境的
都市人缓解精神压力和心理恢复。
- 经济价值:再野化基于尊重自然、利用自然、自然演替、自然主导、低人工干预,不仅生态效益突出,而且
具有经济投入少、维护成本低的特点,是高性价比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
3.2 城市生态空间再野化的案例
国内外许多城市已经开始尝试城市生态空间再野化,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 德国汉诺威和德绍:在城市旧建筑遗址、公园、失落空间留出区域,并将其再野化,形成野性花园,增加
了城市的生物多样性,改善了附近居民的生活质量。
- 爱尔兰:通过淘汰割草机,让绿地草长高,减少除草剂使用,允许本地植物在草坪中自由生长,促进本地
昆虫、鸟类和蜜蜂种群茁壮成长。
- 西班牙巴塞罗那:正在推行城市再野化项目,努力创建“野性绿化”街道和绿色开放空间,促进生物多
样性,让城市生态更健康。
- 美国纽约高线公园:在废弃的高架铁路旧址上恢复乡土植被,成为当地广受欢迎的景点。
- 新加坡:持续推进城市的“野化”行动,如建在废弃的工业用地上的碧山—宏茂桥公园,融入了对水敏
感的景观设计元素,公园围绕碧山河布局,园内河水自由流动,植物自然生长,不受人为干预。
- 杭州江洋畈生态公园:是国内野性景观营造的典范之一,在规划设计上充分尊重场地特征,根据原生植
被生长情况,划出一些区域作为“留野空间”,作为自然演替的样本,不加人为干预。
- 北京温榆河公园:是北京最大的“绿肺”,以“生态、生活、生机”的内涵理念为统领,集生态涵养、生态
修复、蓄滞洪功能于一体,兼顾文化、休闲、运动等多元功能。
4. 城市生态空间再野化的实施途径
4.1 构建野性景观的价值认同体系
要改变人们对城市野性景观的负面看法,需要着力提升各方面对城市野性景观重要价值的认识,确立野性
景观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4.2 对原生野性景观实施整体保护
在城市风景区、综合性公园、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其他自然保护地保存下来的原生野性景观,需要依据相关
法律法规,实施严格的整体保护策略。
4.3 对次生野性景观实施再生利用
城市中现存的次生野性景观,需要在基于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等多项指标评价的基础上,实施有效
利用,充分发挥其潜在的综合效益。
4.4 对间隙野性景观予以激活新生
间隙野性景观是城市中常被人们“遗忘的角落”,需要采用梳理、环境培育、结构优化、诱导、连通等激活措
施,使其焕发出野性而又活力四射的光芒。
4.5 对现有城市公园实行自然生态修复
城市公园在满足市民休闲活动的前提下,应让自然演替成为公园自主设计的一部分,在一定的区域放任
自然生态在公园中自由发展,让生物依生境自我选择,自由地萌发、生长和变化。
4.6 对城市新公园规划和建设植入“留野”理念
在城市新建公园的规划与实施中,尽可能保留场地的原始野性特征,最大限度地保留好场地内的地形、水
体、植被等独特的乡土资源,以自然野趣为基调。
4.7 对园林植物选择施以“乡土化”导向
在城市绿化植物选择上,应本着“持久、抗逆、食源、美观”的原则,强化乡土植物的选择与应用导向,以丰
富的乡土植物为主,营造出更多既能与生境融合,又能承载地域文化、记忆和历史的近自然植物景观。
4.8 对城市生态空间营造场地生境和设计近自然群落
需要通过多尺度、异质性的生境营造,采用自然主义种植设计原理与手法,构建出结构稳定、功能突出、低
干预、投入少、景观价值高、与不同生境类型相匹配的近自然群落,为形成自然、多样、高效的生态景观结构
体系奠定良好的生态本底。
4.9 对低效人工管理绿地施行“再野化”恢复
现实城市中的一些人工管理绿地,可以通过有计划地实施“再野化”进行修复。其核心是修复自然生态系
统动态的三个关键因子:营养级复杂性、随机干扰和物种扩散。
4.10 对社区开展“秘密花园”行动
未来的社区发展观中,重建人与自然联系所向往的目标可能是“给每颗心都留下一片田野”,让人们推开家
门就能尽情享受社区营造的野趣天成,拥有一个“野性”的幸福田园。
5. 城市生态空间再野化的展望
城市生态空间再野化是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方向,需要在理论本土化和工程实践方面不断探索。未来,需要
进一步加强对城市生态空间再野化的科学研究,深入研究再野化的生态过程、机制与效应,逐步形成城市
生态空间再野化的目标原则、评价体系与设计规范,更好地发挥再野化在城市生态修复与环境整治中的作
用。
6. 总结
城市生态空间再野化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未来城市的重要基
础。通过尊重自然规律,减少人为干扰,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和弹性,城市生态空间再野化能够为城
市带来更多生态效益、人文价值、审美体验和健康福祉,为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曹越,杨锐. 中国荒野研究框架与关键课题[J]. 中国园林, 2017, 33(6): 10-15.
[2] Lorimer J, Sandom C, Jepson P, et al. Rewilding: Science, practice, and politics[J]. Annual Review of Environment &
Resources, 2015, 40: 39-62.
[3] 杨锐,曹越. “再野化”: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新思路[J]. 生态学报, 2019, 39(23): 8763-8770.
[4] Perino A, Pereira HM, Navarro LM, et al. Rewilding complex ecosystems[J]. Science, 2019, 364(6438): 1-8.
[5] Ignatieva M, Ahrné K. Biodiverse green infrastructure for the 21st century: From “green desert” of lawns to biophilic
cities[J]. Journa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 2013, 37(1): 1-9.
[6] 李雱, 侯禾笛. 城市空间与自然荒野的互动: 苏黎世大学耶荷公园景观设计[J]. 中国园林, 2011, 27(9): 10-14.
[7] 王向荣, 林箐. 杭州江洋畈生态公园工程月历[J]. 风景园林, 2011, 18(1): 18-31.
[8] 曹越, 万斯·马丁, 杨锐. 城市野境: 城市区域中野性自然的保护与营造[J]. 风景园林, 2019, 26(8): 20-24.
[9] 王向荣, 任京燕. 从工业废弃地到绿色公园: 景观设计与工业废弃地的更新[J]. 中国园林, 2003, 19(3): 11-18.
[10] 李乃丹, 张庆费, 孙卿, 等. 城市废弃工业区低干扰绿地植物群落的土壤特性[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8, 36(12): 13-16.
[11] 张庆费, 贾熙璇, 郑思俊, 戴兴安. 城市工业区野境植物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研究——以原上海溶剂厂再野化为例[J]. 中国园林,
2021, 37(12): 14-19.
[12] 王昊, 王向荣. 公园城市下城市野境的价值转译和营建路径[J]. 风景园林, 2022, 36(3): 60-65.
[13] 袁嘉, 游奉溢, 侯春丽, 等. 基于植被再野化的城市荒野生境重建—以野花草甸为例[J]. 景观设计学, 2021, 9(1): 26-39.
[14] 王晞月, 王向荣. 风景园林视野下的城市中的荒野[J]. 中国园林, 2017, 33(8): 40-47.
[15] 张庆费, 宋永昌, 由文辉. 浙江天童植物群落次生演替与土壤肥力的关系[J]. 生态学报, 1999, 19(2): 174-178.
[16] 张庆费. 野生动物友好型绿地的设计理念与思路[J]. 园林, 2015, 32(1): 12-16.
[17] 李溪. 18世纪英国废墟景观之美学探究[J]. 风景园林, 2017, 24(12): 38-45.
[18] 朱育帆. 历史对象与后工业景观[J]. 中国园林, 2020, 36(3): 7-15.
[19] 王晞月, 王向荣. 风景园林视野下的城市中的荒野[J]. 中国园林, 2017, 33(8): 40-47.
[20] 张庆费, 戴兴安, 陈颖, 等. 上海化工区自生植被特征与利用潜力[J]. 中国城市林业, 2021, 19(5): 9-15.
[21] 张净, 郭雪艳, 达良俊, 等. 上海人工林林下木本植物更新格局及其影响因素[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2): 11-19.
[22] 张庆费, 贾熙璇, 郑思俊, 戴兴安. 城市工业区野境植物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研究——以原上海溶剂厂再野化为例[J]. 中国园林,
2021, 37(12): 14-19.
[23] Müller A, Bøcher PK, Fischer C, et al. ‘Wild’ in the city context: Do relative wild areas offer opportunities for urban
biodiversity?[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18, 170: 256-265.
[24] 戴兴安, 陈颖, 张庆费, 等. 上海化工区自生植被特征与利用潜力[J]. 中国城市林业, 2021, 19(5): 9-15.
[25] 杨子欣, 颜兵文, 张庆费, 等. 基于树冠连续覆盖的香樟人工林群落结构优化研究[J]. 中国城市林业, 2018, 16(6): 10-13.
[26] 张庆费, 胡永红. 上海郊野公园近自然植被构建途径与设计研究[J]. 中国园林, 2013, 29(5): 24-28.
[27] 李雱, 侯禾笛. 城市空间与自然荒野的互动: 苏黎世大学耶荷公园景观设计[J]. 中国园林, 2011, 27(9): 10-14.
[28] Johnston J. Nature areas for city people[M]. London: London Ecology Unit, 1990: 73-87.
[29] 龙彬, 李静, 熊梦琦. 城市郊野地区的再野化营建——以重庆市中梁山矿坑群为例[J]. 城市发展研究, 2022, 29(1): 1-6.
[30] 王成. 近自然的设计和管护: 建设高效和谐的城市森林[J]. 中国城市林业, 2003, 1(1): 44-47.
[31] 王晞月. 城市缝隙: 人居语境下荒野景观的存续与营造策略[J]. 城市发展研究, 2017, 24(7): 11-16.
[32] 王晞月, 王向荣. 风景园林视野下的城市中的荒野[J]. 中国园林, 2017, 33(8): 40-47.
[33] 王昊, 王向荣. 公园城市下城市野境的价值转译和营建路径[J]. 风景园林, 2022, 36(3): 60-65.
[34] 徐泽荣, 廖飞, 岳沛坤, 王涛. 分析城市野性景观的价值及其推进策略[J]. 绿色科技, 2023, 25(11): 57-64.
[35] 张庆费, 戴兴安, 陈颖, 等. 上海化工区自生植被特征与利用潜力[J]. 中国城市林业, 2021, 19(5): 9-15.
[36] 张净, 郭雪艳, 达良俊, 等. 上海人工林林下木本植物更新格局及其影响因素[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2): 11-19.
[37] 张庆费, 贾熙璇, 郑思俊, 戴兴安. 城市工业区野境植物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研究——以原上海溶剂厂再野化为例[J]. 中国园林,
2021, 37(12): 14-19.
[38] Müller A, Bøcher PK, Fischer C, et al. ‘Wild’ in the city context: Do relative wild areas offer opportunities for urban
biodiversity?[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18, 170: 256-265.
[39] 戴兴安, 陈颖, 张庆费, 等. 上海化工区自生植被特征与利用潜力[J]. 中国城市林业, 2021, 19(5): 9-15.
[40] 杨子欣, 颜兵文, 张庆费, 等. 基于树冠连续覆盖的香樟人工林群落结构优化研究[J]. 中国城市林业, 2018, 16(6): 10-13.
[41] 张庆费, 胡永红. 上海郊野公园近自然植被构建途径与设计研究[J]. 中国园林, 2013, 29(5): 24-28.
[42] 李雱, 侯禾笛. 城市空间与自然荒野的互动: 苏黎世大学耶荷公园景观设计[J]. 中国园林, 2011, 27(9): 10-14.
[43] Johnston J. Nature areas for city people[M]. London: London Ecology Unit, 1990: 73-87.
[44] 龙彬, 李静, 熊梦琦. 城市郊野地区的再野化营建——以重庆市中梁山矿坑群为例[J]. 城市发展研究, 2022, 29(1): 1-6.
[45] 王成. 近自然的设计和管护: 建设高效和谐的城市森林[J]. 中国城市林业, 2003, 1(1): 44-47.
[46] 王晞月. 城市缝隙: 人居语境下荒野景观的存续与营造策略[J]. 城市发展研究, 2017, 24(7): 11-16.
[47] 王晞月, 王向荣. 风景园林视野下的城市中的荒野[J]. 中国园林, 2017, 33(8): 40-47.
[48] 王昊, 王向荣. 公园城市下城市野境的价值转译和营建路径[J]. 风景园林, 2022, 36(3): 60-65.
[49] 徐泽荣, 廖飞, 岳沛坤, 王涛. 分析城市野性景观的价值及其推进策略[J]. 绿色科技, 2023, 25(11): 57-64.
[50] 张庆费, 戴兴安, 陈颖, 等. 上海化工区自生植被特征与利用潜力[J]. 中国城市林业, 2021, 19(5): 9-15.
[51] 张净, 郭雪艳, 达良俊, 等. 上海人工林林下木本植物更新格局及其影响因素[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2): 11-19.
[52] 张庆费, 贾熙璇, 郑思俊, 戴兴安. 城市工业区野境植物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研究——以原上海溶剂厂再野化为例[J]. 中国园林,
2021, 37(12): 14-19.
[53] Müller A, Bøcher PK, Fischer C, et al. ‘Wild’ in the city context: Do relative wild areas offer opportunities for urban
biodiversity?[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18, 170: 256-265.
[54] 戴兴安, 陈颖, 张庆费, 等. 上海化工区自生植被特征与利用潜力[J]. 中国城市林业, 2021, 19(5): 9-15.
[55] 杨子欣, 颜兵文, 张庆费, 等. 基于树冠连续覆盖的香樟人工林群落结构优化研究[J]. 中国城市林业, 2018, 16(6): 10-13.
[56] 张庆费, 胡永红. 上海郊野公园近自然植被构建途径与设计研究[J]. 中国园林, 2013, 29(5): 24-28.
[57] 李雱, 侯禾笛. 城市空间与自然荒野的互动: 苏黎世大学耶荷公园景观设计[J]. 中国园林, 2011, 27(9): 10-14.
[58] Johnston J. Nature areas for city people[M]. London: London Ecology Unit, 1990: 73-87.
[59] 龙彬, 李静, 熊梦琦. 城市郊野地区的再野化营建——以重庆市中梁山矿坑群为例[J]. 城市发展研究, 2022, 29(1): 1-6.
[60] 王成. 近自然的设计和管护: 建设高效和谐的城市森林[J]. 中国城市林业, 2003, 1(1): 44-47.
[61] 王晞月. 城市缝隙: 人居语境下荒野景观的存续与营造策略[J]. 城市发展研究, 2017, 24(7): 11-16.
[62] 王晞月, 王向荣. 风景园林视野下的城市中的荒野[J]. 中国园林, 2017, 33(8): 40-47.
[63] 王昊, 王向荣. 公园城市下城市野境的价值转译和营建路径[J]. 风景园林, 2022, 36(3): 60-65.
[64] 徐泽荣, 廖飞, 岳沛坤, 王涛. 分析城市野性景观的价值及其推进策略[J]. 绿色科技, 2023, 25(11): 57-64.
[65] 张庆费, 戴兴安, 陈颖, 等. 上海化工区自生植被特征与利用潜力[J]. 中国城市林业, 2021, 19(5): 9-15.
[66] 张净, 郭雪艳, 达良俊, 等. 上海人工林林下木本植物更新格局及其影响因素[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2): 11-19.
[67] 张庆费, 贾熙璇, 郑思俊, 戴兴安. 城市工业区野境植物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研究——以原上海溶剂厂再野化为例[J]. 中国园林,
2021, 37(12): 14-19.
[68] Müller A, Bøcher PK, Fischer C, et al. ‘Wild’ in the city context: Do relative wild areas offer opportunities for urban
biodiversity?[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18, 170: 256-265.
[69] 戴兴安, 陈颖, 张庆费, 等. 上海化工区自生植被特征与利用潜力[J]. 中国城市林业, 2021, 19(5): 9-15.
[70] 杨子欣, 颜兵文, 张庆费, 等. 基于树冠连续覆盖的香樟人工林群落结构优化研究[J]. 中国城市林业, 2018, 16(6): 10-13.
[71] 张庆费, 胡永红. 上海郊野公园近自然植被构建途径与设计研究[J]. 中国园林, 2013, 29(5): 24-28.
[72] 李雱, 侯禾笛. 城市空间与自然荒野的互动: 苏黎世大学耶荷公园景观设计[J]. 中国园林, 2011, 27(9): 10-14.
[73] Johnston J. Nature areas for city people[M]. London: London Ecology Unit, 1990: 73-87.
[74] 龙彬, 李静, 熊梦琦. 城市郊野地区的再野化营建——以重庆市中梁山矿坑群为例[J]. 城市发展研究, 2022, 29(1): 1-6.
[75] 王成. 近自然的设计和管护: 建设高效和谐的城市森林[J]. 中国城市林业, 2003, 1(1): 44-47.
[76] 王晞月. 城市缝隙: 人居语境下荒野景观的存续与营造策略[J]. 城市发展研究, 2017, 24(7): 11-16.
[77] 王晞月, 王向荣. 风景园林视野下的城市中的荒野[J]. 中国园林, 2017, 33(8): 40-47.
[78] 王昊, 王向荣. 公园城市下城市野境的价值转译和营建路径[J]. 风景园林, 2022, 36(3): 60-65.
[79] 徐泽荣, 廖飞, 岳沛坤, 王涛. 分析城市野性景观的价值及其推进策略[J]. 绿色科技, 2023, 25(11): 57-64.
[80] 张庆费, 戴兴安, 陈颖, 等. 上海化工区自生植被特征与利用潜力[J]. 中国城市林业, 2021, 19(5): 9-15.
[81] 张净, 郭雪艳, 达良俊, 等. 上海人工林林下木本植物更新格局及其影响因素[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2): 11-19.
[82] 张庆费, 贾熙璇, 郑思俊, 戴兴安. 城市工业区野境植物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研究——以原上海溶剂厂再野化为例[J]. 中国园林,
2021, 37(12): 14-19.
[83] Müller A, Bøcher PK, Fischer C, et al. ‘Wild’ in the city context: Do relative wild areas offer opportunities for urban
biodiversity?[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18, 170: 256-265.
[84] 戴兴安, 陈颖, 张庆费, 等. 上海化工区自生植被特征与利用潜力[J]. 中国城市林业, 2021, 19(5): 9-15.
[85] 杨子欣, 颜兵文, 张庆费, 等. 基于树冠连续覆盖的香樟人工林群落结构优化研究[J]. 中国城市林业, 2018, 16(6): 10-13.
[86] 张庆费, 胡永红. 上海郊野公园近自然植被构建途径与设计研究[J]. 中国园林, 2013, 29(5): 24-28.
[87] 李雱, 侯禾笛. 城市空间与自然荒野的互动: 苏黎世大学耶荷公园景观设计[J]. 中国园林, 2011, 27(9): 10-14.
[88] Johnston J. Nature areas for city people[M]. London: London Ecology Unit, 1990: 73-87.
[89] 龙彬, 李静, 熊梦琦. 城市郊野地区的再野化营建——以重庆市中梁山矿坑群为例[J]. 城市发展研究, 2022, 29(1): 1-6.
[90] 王成. 近自然的设计和管护: 建设高效和谐的城市森林[J]. 中国城市林业, 2003, 1(1): 44-47.
[91] 王晞月. 城市缝隙: 人居语境下荒野景观的存续与营造策略[J]. 城市发展研究, 2017, 24(7): 11-16.
[92] 王晞月, 王向荣. 风景园林视野下的城市中的荒野[J]. 中国园林, 2017, 33(8): 40-47.
[93] 王昊, 王向荣. 公园城市下城市野境的价值转译和营建路径[J]. 风景园林, 2022, 36(3): 60-65.
[94] 徐泽荣, 廖飞, 岳沛坤, 王涛. 分析城市野性景观的价值及其推进策略[J]. 绿色科技, 2023, 25(11): 57-64.
[95] 张庆费, 戴兴安, 陈颖, 等. 上海化工区自生植被特征与利用潜力[J]. 中国城市林业, 2021, 19(5): 9-15.
[96] 张净, 郭雪艳, 达良俊, 等. 上海人工林林下木本植物更新格局及其影响因素[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2): 11-19.
[97] 张庆费, 贾熙璇, 郑思俊, 戴兴安. 城市工业区野境植物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研究——以原上海溶剂厂再野化为例[J]. 中国园林,
2021, 37(12): 14-19.
[98] Müller A, Bøcher PK, Fischer C, et al. ‘Wild’ in the city context: Do relative wild areas offer opportunities for urban
biodiversity?[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18, 170: 256-265.
[99] 戴兴安, 陈颖, 张庆费, 等. 上海化工区自生植被特征与利用潜力[J]. 中国城市林业, 2021, 19(5): 9-15.
[100] 杨子欣, 颜兵文, 张庆费, 等. 基于树冠连续覆盖的香樟人工林群落结构优化研究[J]. 中国城市林业, 2018, 16(6): 10-13.
[101] 张庆费, 胡永红. 上海郊野公园近自然植被构建途径与设计研究[J]. 中国园林, 2013, 29(5): 24-28.
[102] 李雱, 侯禾笛. 城市空间与自然荒野的互动: 苏黎世大学耶荷公园景观设计[J]. 中国园林, 2011, 27(9): 10-14.
[103] Johnston J. Nature areas for city people[M]. London: London Ecology Unit, 1990: 73-87.
[104] 龙彬, 李静, 熊梦琦. 城市郊野地区的再野化营建——以重庆市中梁山矿坑群为例[J]. 城市发展研究, 2022, 29(1): 1-6.
[105] 王成. 近自然的设计和管护: 建设高效和谐的城市森林[J]. 中国城市林业, 2003, 1(1): 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