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OLED

  • OLED 屏幕:美丽的陷阱?

    —— 谈谈低频 PWM 对眼睛的潜在危害

    近年来,OLED 屏幕以其鲜艳的色彩、深邃的黑色和轻薄的特性,迅速占领了手机、电视等电子产品的显示市场。然而,很少有人意识到,在这绚丽的背后,隐藏着一个不可忽视的健康隐患——低频 PWM 调光技术。

    看不见的闪烁:PWM 调光原理

    PWM,全称脉冲宽度调制,是一种通过快速开关屏幕背光来调节亮度的技术。试想一下,手持手电筒,快速开关,你就能感受到忽明忽暗的变化。PWM 调光正是利用了类似的原理,通过控制亮屏和暗屏的时间比例来实现不同的亮度等级。

    当 PWM 频率较高时,例如 2000Hz 以上,人眼难以察觉这种闪烁,会将其视为稳定的亮度。然而,目前主流 OLED 屏幕普遍采用低频 PWM 调光,频率通常低于 300Hz,这就为我们的眼睛埋下了隐患。

    大脑被骗了,眼睛却很累:低频 PWM 的危害

    你或许会说,我看 OLED 屏幕时并没有感觉到闪烁,怎么会伤眼呢?这是因为,虽然人眼无法感知高频闪烁,但并不代表我们的眼睛不受影响。

    想象一下,你正在观看一部动作电影,画面快速切换,虽然你能看清剧情,但长时间观看也会感到疲劳。低频 PWM 也是如此,虽然大脑被“欺骗”了,但我们的视锥细胞和眼部肌肉却在不断地根据光线变化进行高频调节,这会导致眼部肌肉疲劳,出现眼干、眼涩、视力下降等问题。

    “不敏感”只是错觉:长期危害不容忽视

    有些人声称自己对低频 PWM 不敏感,这其实是一种错觉。就像长期搬运重物,即使年轻力壮的人,也难免出现肌肉劳损。低频 PWM 对眼睛的伤害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短期内可能不易察觉,但长期使用会导致眼部健康状况下降,最终影响视力。

    如何选择护眼屏幕?

    那么,如何选择对眼睛更友好的屏幕呢?

    • 关注 PWM 频率: 选择 PWM 频率较高的屏幕,最好在 2000Hz 以上,可以有效减少眼部负担。
    • DC 调光更佳: DC 调光通过直接调节电流大小来改变屏幕亮度,不会产生闪烁,对眼睛更友好。
    • 注意使用习惯: 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注意休息眼睛,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

    结语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其潜在的健康风险。选择合适的电子产品,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视力健康,享受清晰明亮的世界。

  • OLED屏幕频闪:揭开真相的科普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使用时间的增加,人们对于手机屏幕对眼睛的影响越来越关注。其中,OLED屏幕频闪问题备受争议。频闪是否真的会伤害眼睛?本文将通过解析参考文献《(高清正版)IEEE Std 1789-2015》以及其他相关资料,揭示OLED屏幕频闪问题的真相。

    什么是频闪?

    频闪是指OLED屏幕通过不断的“亮”和“灭”交替来实现调光的过程。这种频闪一般是肉眼无法察觉的,因为人眼对于80Hz以上的频闪很难察觉到。然而,即使肉眼无法察觉,频闪仍会刺激视神经并导致眼疲劳。频闪问题并不仅存在于手机屏幕上,许多商店的灯光以及其他光源也存在频闪现象。

    频闪的影响

    长时间盯着频闪屏幕可能导致眼疲劳、视力下降、注意力分散甚至偏头痛等不适感。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频闪并非只存在于手机屏幕上,而是在各种光源中都可能存在。手机屏幕对频闪的要求更为严格,因为人们通常会长时间近距离地盯着手机屏幕,尤其是在晚上。

    频闪评估标准

    IEEE《Std1789-2015》提供了对频闪问题的评估标准。根据该标准,频闪频率高于3125Hz被认为是完全无风险的,而1250Hz到3125Hz之间是低风险范围。因此,只要频闪频率超过1250Hz,就属于低风险。

    波动深度的重要性

    除了频闪频率,波动深度也是评估频闪问题的重要因素。波动深度指的是屏幕亮度的变化幅度,波动深度越大,频闪对眼睛的刺激就越强。IEEE标准规定,波动深度的上限值等于频闪频率乘以0.08%。

    频闪风险的判断

    结合频闪频率和波动深度,可以对频闪风险进行评估。例如,iPhone12系列在50%亮度下的波动深度为83.8%,属于高风险范围。然而,仅凭频闪和波动深度无法全面评估风险程度,还需要结合实际拍摄图像来判断。有些手机在低亮度下可能频闪严重,但在拍摄照片时并没有明显的频闪现象,这种情况下可以认为风险较低。

    解决频闪问题的方法

    针对频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解决办法:

    1. 选择LCD屏幕手机:LCD屏幕的蓝光辐射相对较低。
    2. 选择高频PWM调光手机:某些手机采用高频PWM调光,频闪风险较低。
    3. 开启深色模式:频闪主要在显示白色时较为明显,开启深色模式可以减少亮度的波动。
    4. 注意环境光线:在环境光较暗的情况下,尽量避免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因为此时手机作为唯一光源,频闪的危害会更大。最好保持一定的照明光源。
    5. 开启类DC调光功能:一些手机采用类DC调光技术,通过软件算法减轻频闪强度。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类DC调光可能会对色彩准确性、亮度稳定性等产生影响,因此厂商对其使用情况进行了限制。

    频闪问题的综合评估

    对于频闪问题,无法简单地以频闪频率或波动深度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综合考虑频闪频率、波动深度、实拍图像以及闪烁指数等因素才能全面评估风险程度。不同手机在不同亮度下的表现也会有所差异,因此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来判断频闪问题的严重程度。

    结论

    OLED屏幕的频闪问题确实存在,而评估频闪风险需要综合考虑频闪频率、波动深度、实拍图像等因素。虽然一些解决办法可以减轻频闪的影响,但长时间使用任何屏幕对眼睛和身体都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适度使用手机,并注意保护眼睛的健康。

    在面对OLED屏幕频闪问题时,敏感人群需要格外关注自己的视力反应。尽量避免在黑暗的环境中使用OLED屏幕,因为这可能加深频闪的危害。同时,尽量避免让儿童使用OLED屏幕,因为他们的眼睛更为娇嫩,对频闪的敏感程度可能更高。

    对于普通人群,虽然频闪问题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但目前尚无权威机构给出明确结论。因此,我们应该保持警惕,并关注相关研究的进展。最重要的是,适度使用手机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保护眼睛的健康。

    参考文献:

  • OLED屏幕的频闪问题:真相揭秘

    OLED屏幕的频闪问题:真相揭秘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使用时间的增加,人们对于手机屏幕对眼睛的影响越来越关注。其中,OLED屏幕频闪问题备受争议。频闪是否真的会伤害眼睛?本文将通过解析参考文献《(高清正版)IEEE Std 1789-2015》以及其他相关资料,揭示OLED屏幕频闪问题的真相。

    什么是频闪?

    频闪是指OLED屏幕通过不断的“亮”和“灭”交替来实现调光的过程。这种频闪一般是肉眼无法察觉的,因为人眼对于80Hz以上的频闪很难察觉到。然而,即使肉眼无法察觉,频闪仍会刺激视神经并导致眼疲劳。频闪问题并不仅存在于手机屏幕上,许多商店的灯光以及其他光源也存在频闪现象。

    频闪的影响

    长时间盯着频闪屏幕可能导致眼疲劳、视力下降、注意力分散甚至偏头痛等不适感。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频闪并非只存在于手机屏幕上,而是在各种光源中都可能存在。手机屏幕对频闪的要求更为严格,因为人们通常会长时间近距离地盯着手机屏幕,尤其是在晚上。

    频闪评估标准

    IEEE《Std1789-2015》提供了对频闪问题的评估标准。根据该标准,频闪频率高于3125Hz被认为是完全无风险的,而1250Hz到3125Hz之间是低风险范围。因此,只要频闪频率超过1250Hz,就属于低风险。

    波动深度的重要性

    除了频闪频率,波动深度也是评估频闪问题的重要因素。波动深度指的是屏幕亮度的变化幅度,波动深度越大,频闪对眼睛的刺激就越强。IEEE标准规定,波动深度的上限值等于频闪频率乘以0.08%。

    频闪风险的判断

    结合频闪频率和波动深度,可以对频闪风险进行评估。例如,iPhone12系列在50%亮度下的波动深度为83.8%,属于高风险范围。然而,仅凭频闪和波动深度无法全面评估风险程度,还需要结合实际拍摄图像来判断。有些手机在低亮度下可能频闪严重,但在拍摄照片时并没有明显的频闪现象,这种情况下可以认为风险较低。

    解决频闪问题的方法

    针对频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解决办法:

    1. 选择LCD屏幕手机:LCD屏幕的蓝光辐射相对较低。
    2. 选择高频PWM调光手机:某些手机采用高频PWM调光,频闪风险较低。
    3. 开启深色模式:频闪主要在显示白色时较为明显,开启深色模式可以减少亮度的波动。
    4. 注意环境光线:在环境光较暗的情况下,尽量避免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因为此时手机作为唯一光源,频闪的危害会更大。最好保持一定的照明光源。
    5. 开启类DC调光功能:一些手机采用类DC调光技术,通过软件算法减轻频闪强度。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类DC调光可能会对色彩准确性、亮度稳定性等产生影响,因此厂商对其使用情况进行了限制。

    频闪问题的综合评估

    对于频闪问题,无法简单地以频闪频率或波动深度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综合考虑频闪频率、波动深度、实拍图像以及闪烁指数等因素才能全面评估风险程度。不同手机在不同亮度下的表现也会有所差异,因此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来判断频闪问题的严重程度。

    结论

    OLED屏幕的频闪问题确实存在,而评估频闪风险需要综合考虑频闪频率、波动深度、实拍图像等因素。虽然一些解决办法可以减轻频闪的影响,但长时间使用任何屏幕对眼睛和身体都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适度使用手机,并注意保护眼睛的健康。

    参考文献:

人生梦想 - 关注前沿的计算机技术 acejoy.com 🐾 步子哥の博客 🐾 背多分论坛 🐾 借一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