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AGI

  • 解密商业文档信息提取:让电子文档处理工具为我们效力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将商业文档中的信息转化为结构化的格式,以便后续的系统能够解析和使用。这个过程被称为商业文档信息提取(Business Document Information Extraction,简称BDIE)。BDIE主要包括两个任务:关键信息提取(Key-Information Extraction,简称KIE)和行项目识别(Line Items Recognition,简称LIR)。本文将介绍一种全新的方法,即”检索增强结构化生成”(Retrieval Augmented Structured Generation,简称RASG),用于解决BDIE问题,并在相关基准测试中取得了最先进的成果。

    什么是商业文档信息提取?

    商业文档信息提取是将非结构化信息(如原始文本、扫描文档等)转化为结构化格式的过程,使其可以被后续的系统解析和使用。其中,关键信息提取的目标是将文档中的信息提取出来,并按照键值对的形式进行格式化。而行项目识别的目标是将信息提取为一系列行项目,其中每个行项目对应表格中的一行,并以列键值对的形式进行格式化。与表格结构识别不同的是,行项目识别不关注列的顺序,只要能够正确地将列映射到预定义的列键即可。

    检索增强结构化生成

    检索增强结构化生成(RASG)是一种由四个组件组成的方法:检索增强生成(Retrieval Augmented Generation)、监督微调(Supervised Finetuning)、结构化生成(Structured Generation)和结构化提示(Structured Prompting)。这些技术可以提高机器学习模型使用工具的能力,从而改善BDIE任务的性能。

    RASG的四个组件是相互关联的:

    1. 检索增强生成允许我们通过在上下文中进行学习,教导预训练模型使用新的工具。
    2. 监督微调提高了提取结果的正确性。
    3. 结构化生成确保模型输出的结果可以被后续的系统解析。
    4. 结构化提示将布局信息融入到提示中,使得文本提示的形式更接近原始文档。

    这四个组件在使用开源的7B大型语言模型(LLM)Hermes 2 Pro – Mistral 7B上可以取得最先进的BDIE结果。然而,在使用GPT-3.5模型时,只需要其中的一个子集即可。

    监督微调中的注意事项

    监督微调的目标是使语言模型既能输出正确的内容,又能输出正确的结构。为了确保模型输出的结果可以被后续系统解析,我们需要将无效标记的概率置零。然而,简单地将监督微调和结构化生成相结合往往会导致结果不佳。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 模式与模型不匹配:基于正则表达式的结构化生成算法(如Outlines’ outlines.generate.json模块)在生成过程中隐式地要求严格的键排序。例如,假设我们的模式中”amount”键在”currency”键之前。在使用Outlines时,会在生成”amount”之前屏蔽”currency”的输出。然而,如果模型被微调为在生成”amount”之前生成”currency”,预测准确性就会下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确保监督微调的数据集严格遵循指定的模式,或者使用基于上下文无关文法的结构化生成算法(例如Outlines’ outlines.generate.cfg模块),它不要求严格的键排序。
    2. 可选键带来的标记膨胀:我们经常遇到一个问题,即在预测值为空时仍然要求生成键。例如,当我们使用可选字段构建一个Pydantic对象并将其JSON模式传递给Outlines时,会生成许多不必要的标记,从而降低推理速度。另一个不好的做法是将所有键都设置为可选的。这是因为Outlines在这种情况下使用了不同的生成状态机算法。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在模式中添加一个类型为null的必需的虚拟键,并在后处理中将其删除。

    边界框反向计算的启发式算法

    对于关键信息提取任务,我们发现一个简单的贪婪算法(算法1)就足以用于边界框的反向计算。如果要使用整个页面,可以将下边界和上边界分别设置为0和页面的高度(以像素为单位)。对于行项目识别任务,一个好的启发式算法是:(1)将页面在垂直方向上划分为多个块,每个块对应一个行项目;(2)使用上述算法1为每个行项目的分配的单词块中的单词反向计算边界框。挑战在于如何划分页面。

    算法1:边界框反向计算的启发式算法

    1. 设置下边界和上边界、预测的键值映射和OCR数据。
    2. 匹配得分、键到边界框的映射。
    3. 对于键值映射中的每对(键,值):
    • 找到边界框中的所有坐标处于下边界和上边界之间的且与值匹配的最长连续单词列表。
    • 记录匹配单词的边界框。
    • 将键到边界框的映射添加到键边界框映射中。
    1. 计算匹配分数,即所有匹配单词的相似度之和,用于评估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2. 返回匹配分数和键边界框映射。

    这种方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MN^2 * Algo1),其中M是行项目的数量,N是页面的高度。我们可以通过降低页面的规模来优化这个复杂度。在实际生产中,我们使用N=128。此外,我们利用算法1的单调性进行优化:匹配分数随着上边界的增加和下边界的减小而不增加。因此,我们可以使用分治优化来加速计算,将复杂度优化为O(MNlogN * Algo1)。最后,我们使用二分搜索来找到第一个行项目的最大下边界和最后一个行项目的最小上边界,以缩小边界范围。

    通用行项目识别度量

    行项目识别的目标是将信息提取为有序的行项目列表,其中每个行项目对应表格中的一行,并以列键值对的形式进行格式化。为了评估行项目识别的性能,我们需要一个具备以下属性的度量方法:

    1. 子任务隔离:需要分别评估子任务的性能。
    2. 单元格隔离:将一个真正的正样本对应一个预测的单元格和一个正确的真实单元格进行比较。
    3. 单元格完整性:虚构的单元格被视为假阳性,缺失的单元格被视为假阴性。
    4. 单元格相似度度量的灵活性:在同一个子任务中,度量方法应支持多种单元格相似度度量方式。
    5. 单元格行位置的不变性:对于正确预测的单元格,所给予的奖励应与其绝对行位置无关。
    6. 行顺序的保持:对于任意两个预测行,它们的相对顺序和与其匹配的真实行的相对顺序应保持一致。
    7. 列排列的不变性:度量方法应对列的重新排列具有不变性。即不考虑列的顺序。

    目前存在的行项目识别度量方法中,ANLS*和DocILE使用基于最大权重二分图匹配的算法进行行匹配,因此不满足属性#6。此外,DocILE支持单元格内容和单元格位置的识别,但无法隔离这两个方面,这使得它无法用于只进行单元格内容或单元格位置识别的任务。GriTS满足上述所有属性,但不满足属性#7。

    在接下来的部分,我们将介绍一种新的度量方法,称为通用行项目识别度量(General Line Items Recognition Metric,简称GLIRM),它满足上述所有属性。GLIRM可以看作是ANLS*和DocILE的扩展,使其满足属性#1和属性#6,同时也是GriTS的一种推广,使其满足属性#7。

    GLIRM中的相似度匹配分数

    根据属性#1和属性#4,我们将使用𝑓(𝑐ₚ, 𝑐ₜ)表示预测单元格𝑐ₚ和真实单元格𝑐ₜ之间的相似度度量。𝑓可以是适用于特定下游任务的任何相似度度量方式,如产品参考编号的精确匹配、边界框的交并比等。为了使度量方法类似于F1得分,我们需要将𝑓限制在0到1之间:0 ≤ 𝑓(𝑐ₚ, 𝑐ₜ) ≤ 1,对于所有𝑐ₚ, 𝑐ₜ。我们将使用𝑔𝑓(𝑟ₚ, 𝑟ₜ)表示预测行𝑟ₚ和真实行𝑟ₜ中对应单元格的相似度分数之和。

    行匹配

    我们将𝑅ₚ和𝑅ₜ分别表示预测的行序列和真实的行序列。我们的目标是找到等长的子序列𝑅~ₚ和𝑅~ₜ,使得对应单元格的相似度分数之和最大:
    𝑅~ₚ, 𝑅~ₜ = argmax 𝑅ₚ’ | 𝑅ₚ, 𝑅ₜ’ | 𝑅ₜ ∑ 𝑖 𝑔𝑓(𝑅~ₚ[𝑖], 𝑅~ₜ[𝑖]) (1)
    由于我们关注子序列而不是行的子集,因此更适合使用类似Levenshtein距离的算法来找到𝑅~ₚ和𝑅~ₜ,而不是像ANLS*和DocILE那样使用基于最大权重二分图匹配的算法。这样可以惩罚在预测中交换或重新排列的行。

    GLIRM的准确率(GLIRM-Prec)和召回率(GLIRM-Rec)可以定义如下:
    GLIRM-Prec(𝑅ₚ, 𝑅ₜ) = (1/|𝑅ₜ|) ∑ 𝑖 𝑔𝑓(𝑅~ₚ[𝑖], 𝑅~ₜ[𝑖]) (2)
    GLIRM-Rec(𝑅ₚ, 𝑅ₜ) = (1/|𝑅ₚ|) ∑ 𝑖 𝑔𝑓(𝑅~ₚ[𝑖], 𝑅~ₜ[𝑖]) (3)
    GLIRM-F1(𝑅ₚ, 𝑅ₜ)可以定义为:
    GLIRM-F1(𝑅ₚ, 𝑅ₜ) = (1+𝛽²) ∑ 𝑖 𝑔𝑓(𝑅~ₚ[𝑖], 𝑅~ₜ[𝑖]) / (𝛽²|𝑅ₚ| + |𝑅ₜ|) (4)
    在实际应用中,或者当人工审核系统的输出时,召回率通常比准确率更重要。这是因为查找并确定缺失单元格比验证提取单元格的正确性需要更多时间。因此,我们可以定义带有𝛽参数的GLIRM-F1指标:
    GLIRM-F1𝛽(𝑅ₚ, 𝑅ₜ) = (1+𝛽²) ∑ 𝑖 𝑔𝑓(𝑅~ₚ[𝑖], 𝑅~ₜ[𝑖]) / (𝛽²|𝑅ₚ| + |𝑅ₜ|) (5)
    其中𝛽是一个控制召回率重要性的超参数。当𝛽=1时,该指标与GLIRM-F1相同。

    实验结果

    我们使用DocILE数据集进行了实验。表格I比较了LLMs与RASG在KIE和LIR任务上的性能与强大的多模态基线(如LayoutLMv3和Roberta + DETR)。表格II显示了RASG各组件在不同基线模型上的贡献。

    在KIE任务上,只需要GPT-3.5 + 1-Shot Retrieval或Hermes 2 Pro + RASG即可超越基线。对于LIR任务,GPT-3.5 + 1-Shot Retrieval + Structured Prompting就足以击败基线模型。

    此外,我们还测量了边界框反向计算启发式算法的中位数表格级信息覆盖得分(Information Coverage Score,简称ICS)。最佳基线模型Roberta + finetuned DETR在ICS上达到92.93%,而GPT-3.5 + RASG和Hermes 2 Pro + RASG分别达到87.79%和85.02%。

    讨论与结论

    我们的模型性能和消融实验结果表明了几个结论。首先,在KIE任务中,与其进行提示工程相比,使用检索机制和/或在目标数据集上进行微调的效果更好。对于LIR任务,首先进行结构化提示,然后再进行微调是一个更好的策略。有趣的是,经过适当调整和增强的LLMs可以击败经过微调的多模态模型,如LayoutLMv3和Roberta + DETR。最后,我们提出的边界框反向计算启发式算法在表格检测任务上的性能仅略逊于最佳基线模型。

    对于在商业文档信息提取领域工作的团队,我们建议首先使用支持结构化生成的现成LLMs模型,然后实现检索机制。如果性能仍然不理想,可以考虑进行监督微调。对于LIR任务,我们建议先从结构化提示开始,然后再进行微调。

    综上所述,本文介绍了使用RASG框架解决BDIE问题的全面方法,并提供了关于LLMs在这一领域中性能和优化策略的见解。

    参考文献:

    • Franz Louis Cesista, Rui Aguiar, Jason Kim, Paolo Acilo. Retrieval Augmented Structured Generation: Business Document Information Extraction As Tool Use.
    • Skalický, Jakub, et al. “Business document information extraction.” arXiv preprint arXiv:2202.06070 (2022).
    • Smock, Matthew, et al. “GriTS: A Generalized Table Structure Recognition Metric.” arXiv preprint arXiv:2304.01428 (2023).
    • Willard, Willard. “Outlines: A toolkit for building structured generation models.” arXiv preprint arXiv:2303.01632 (2023).
    • Xiao, Tong, et al. “Information Coverage Score: Measuring Table Structure Extraction Quality.” arXiv preprint arXiv:2311.00007 (2023).
    • Simsa, Jiří, et al. “DocILE: A Large-scale Research Benchmark for Document Key Information Extraction and Line Item Recognition.” arXiv preprint arXiv:2312.00212 (2023).
    • Huang, Xingyi, et al. “LayoutLMv3: Multi-modal Pre-training for Visually Rich Document Understanding.” arXiv preprint arXiv:2203.06470 (2022).
    • Liu, Yinhan, et al. “Roberta: A robustly optimized BERT pretraining approach.” arXiv preprint arXiv:1907.11692 (2019).
    • Carion, Nicolas, et al. “End-to-end object detection with transformers.” arXiv preprint arXiv:2005.12872 (2020).
  • 新的位置编码CoPE

    新的位置编码方法 CoPE(Contextual Position Encoding)确实在提升大模型性能方面展示了显著的潜力。传统的 Transformer 模型使用绝对或相对位置编码,通常基于 token 的位置来进行编码,这在处理更高层次的抽象任务(例如计算第 i 个句子或特定单词)时存在局限性。而 CoPE 通过允许模型根据上下文来选择性地编码位置,解决了这一问题。

    CoPE 的优点

    1. 上下文依赖的位置编码:CoPE 通过计算每个 query-key 对的门控值(gate value)来决定哪些 token 应该被计入位置测量。这使得位置测量不再是简单的 token 计数,而是根据内容和上下文动态调整。
    2. 多层次位置抽象:CoPE 能够同时表示从 token 位置到句子位置等不同层次的抽象位置。这样,模型不仅能关注到前几个 token,还能关注到前几个句子,从而更好地理解当前句子的含义。
    3. 跨任务的优越性能:文章通过多个实验展示了 CoPE 在处理选择性复制、计数任务以及语言和编码任务中的优越性,特别是在处理分布外数据和需要高泛化能力的任务上表现出更强的性能。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CoPE 在以下几个方面优于传统的位置编码方法:

    • 选择性复制和计数任务:CoPE 能够解决标准位置编码方法无法解决的选择性复制和计数任务。
    • 语言建模和编码任务:在这些实际应用中,CoPE 降低了困惑度(perplexity),提高了模型性能。
    • 分布外数据的泛化能力:CoPE 在处理分布外数据时表现出更强的泛化能力,这是传统位置编码方法难以实现的。

    结论

    总的来说,CoPE 提供了一种更灵活、更强大的位置编码方法,适用于需要对输入数据结构和语义内容进行精细理解的任务。通过上下文依赖的位置编码,CoPE 能够显著提升大模型在多种任务上的性能,特别是在需要高泛化能力的场景中。

    论文链接:Encoding: Learning to Count What’s Important

  • 美国软件股大崩盘的启示:至少在现阶段,AI对软件是替代、而非增益!


    AI投资狂潮主要催生了芯片制造和云计算需求,而软件企业距离从中获利仍有一段距离。在人工智能热潮的强劲推动下,科技行业当前正上演着前所未有的剧烈洗牌。本周软件和企业科技公司的财报就暴露出这一转折期的阵痛——业绩普遍疲软,前景飘忽不定。

    软件公司距离从AI热潮获利仍有一段距离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AI投资狂潮主要催生了芯片制造和云计算需求,而软件企业距离从中获利仍有一段距离。

    彭博智库高级分析师 Anurag Rana 表示,除微软外,目前很少软件公司的收入有所提振,资金主要流向了英伟达等芯片巨头以及云计算平台。

    大多数公司都没有专门的AI预算,所以他们只能从非AI预算中挪用资金。他们仍在购买英伟达芯片和戴尔服务器,但不会签订大额软件合同。软件行业最终将从AI中获益,但要建立起来可能需要数年时间,今年下半年的业绩改善已经无望实现。

    曾经作为行业明星的 Salesforce 本周四绩后股价大跌近20%,创2004年上市以来最大单日跌幅。业绩不佳固然是导火索,但公司高管的表态更彰显出软件企业面临的窘境。

    Salesforce CEO 贝尼奥夫直言,过往疫情催生的“虚假繁荣”正在消退。当年为适应远程办公需求而大量采购的软硬件,如今亟需进行整合和理顺。

    他认为:

    每家企业软件公司都在疫后进行了调整,最近发布财报公司基本上都在以不同方式重复同样的话。

    除了 Salesforce,Okta、MongoDB、UiPath 等公司也在最新财报中下调了全年收入预期。Okta 直指宏观经济环境成为拖累,影响了新客户的获取及现有客户的购买扩展。

    而在 Veeva 的财报电话会议上,CEO 甚至将通用 AI 列为客户”优先权重新分配”的一大原因。类似的景象几乎笼罩了整个软件和企业科技行业。

    宏观环境低迷 企业主要资金流向硬件升级

    另一个潜在阻力则是宏观经济的持续低迷。在本周公布的最新 PCE 物价指数数据显示,通胀水平微高于预期,美联储也维持利率在23年高位不变。在这种环境下,企业对于签订长期软件订单的热情自然会大打折扣。

    UiPath 创始人 Daniel Dines 指出,UiPath 在3月下旬和4月份遭遇了严重业务放缓,部分原因就是当前经济状况乏力,客户对包年合同需求大幅降温,转而青睐短期订单。

    戴尔财报也显示,由于更多低利润的 AI 服务器订单涌入,全年毛利率料将下滑 150 个基点。这一点也从侧面说明了软件需求疲软、企业预算多转向硬件的局面。

    在 AI 火热的发展背后,科技行业正加速分化重组。芯片、云计算等直接相关领域获利最大,而软件企业则承受了较大冲击,不得不通过收缩支出、放缓扩张甚至裁员来应对。

    例如 SentinelOne CEO 就直言,企业的采购习惯和软件评估标准都在发生变化。这种动能切换对于整个软件行业来说都是个重大考验。一旦脱离 AI 趋势而错失良机,后果可能是被行业洗牌甩在后面。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认为,目前软件股的大幅回调恰恰为投资者提供了良机。伯恩斯坦分析师认为,像 ServiceNow 这样获利确定性较高的头部公司在估值修复后反而更具投资价值。

  • 文章标题:谁在写评论,是人还是AI?

    人工智能(AI)的广泛应用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引发了一个问题:如何准确区分AI生成的文本和人类编写的文本?一篇最新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它通过使用迁移学习技术,让模型能够在不同主题下识别生成文本,同时提高对写作风格和词汇变化的检测能力。

    研究人员使用了一个包含真实书评和AI生成书评的数据集,通过开源的Vicuna语言模型生成了AI评论。经过实验验证,这种方法能够准确地区分AI生成的文本和人类编写的文本,实现了96.86%的准确率。这项研究的目标是探索大型语言模型在文本识别方面的能力和局限性,并为未来有效地识别和管理AI生成的内容提供有价值的经验。

    解决问题的方法:迁移学习和数据集准备

    为了解决区分AI生成文本和人类编写文本的问题,研究人员采用了以下方法:

    迁移学习

    迁移学习是一种将在一个任务上训练得到的模型应用于另一个相关任务的技术。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之前在科学摘要分类任务中训练得到的模型权重,通过迁移学习技术对模型进行微调,以适应书籍评论领域的文本分类任务。这种方法可以提高模型在不同主题下识别生成文本的能力。

    数据集准备

    研究人员使用了一个包含真实书评和AI生成书评的数据集。具体来说,他们从Kaggle上获取了一个公开的书籍评论数据集,并使用开源的Vicuna模型生成了对应的AI书籍评论。这个数据集包含了10,000条人类评论和10,000条AI生成评论,用于训练和评估模型。

    实验和结果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对模型进行了训练和评估,并分析了实验结果。

    数据预处理和文本表示

    在训练模型之前,研究人员对收集到的书籍评论进行了清洗和预处理。他们去除了特殊字符、空白、停用词,并将文本转换为小写格式,以提高数据质量。然后,他们使用Word2Vec技术中的”google-news-300″预训练模型将文本转换为300维的向量表示,以捕捉词义和上下文关系。

    模型架构和训练

    研究人员采用了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来处理序列数据,并在LSTM后加入dropout层以减少过拟合。为了适应书籍评论领域的文本分类任务,他们使用迁移学习技术对模型进行微调。

    性能评估和结果分析

    通过使用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F1分数和AUC等指标,研究人员评估了模型的性能。实验结果显示,使用迁移学习后,模型的平均准确率提高到了96.86%。

    此外,研究人员还对模型的分类结果进行了分析。他们可视化了模型正确分类和错误分类的文本,并对错误分类的文本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他们通过词云图展示了这些文本中的词汇使用情况,并使用t-SNE方法将模型隐藏状态的高维表示降维到2D空间,以可视化人类编写和AI生成文本的分离情况。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尽管这项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还有一些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值得探索:

    • 跨领域应用:将所提出的方法应用于其他文本领域和类型,如推文(tweets),以测试模型在没有进一步训练的情况下是否能够检测AI生成的文本。
    • 使用更先进的语言模型:尝试使用更新的、更先进的开源语言模型来生成更大的数据集,这将有助于改进文本生成方法,并在不同领域、语言和文本类型中测试其有效性。
    • 深入理解AI内容的潜力和局限性:通过研究生成的文本,进一步了解AI产生内容的潜力和局限性。
    • 改进模型架构和文本表示方法:探索其他类型的循环神经网络(RNN)或变换器模型(如Transformer或BERT),以及其他文本表示技术,如BERT或ELMo,以进一步提高模型的性能。
    • 多模态数据集:考虑将文本数据与其他类型的数据(如图像或声音)结合起来,以研究AI在生成多模态内容方面的能力。
    • 伦理和社会影响:研究AI生成文本的伦理和社会影响,包括对隐私、版权和信息真实性的影响。
    • 对抗性训练:使用对抗性训练技术来提高模型对AI生成文本的鲁棒性,特别是在面对越来越复杂的文本生成策略时。
    • 实时检测系统:开发实时检测系统,以便在文本生成后立即识别AI生成的文本。
    • 用户研究:进行用户研究,了解人们如何感知AI生成的文本,并探索如何提高人类对AI文本的识别能力。

    结论

    这项研究提出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来区分AI生成的文本和人类编写的文本。通过迁移学习和适当的文本表示技术,可以准确识别AI生成的文本,并在实验中实现了96.86%的准确率。然而,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探索AI在文本生成方面的潜力和局限性,并开发出更有效的工具来检测和管理AI生成的内容。

    参考文献:

  • 为什么大型语言模型需要适应不同用户群体的偏好?

    大型语言模型(LLMs)是一类强大的人工智能模型,可以处理和生成自然语言文本,如文章、对话和翻译。这些模型在许多任务上表现出色,但它们通常需要经过微调来适应特定的任务或用户需求。

    微调LLMs的常用方法是通过强化学习与人类反馈(RLHF)来调整模型的偏好。这意味着让人类标注者提供关于不同文本选项的偏好,然后通过优化模型的策略来使其更符合这些偏好。然而,这些偏好数据通常来自不同的标注者群体,他们可能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语言特点、年龄、性别等特征。

    传统的RLHF方法存在一个问题,它们采用了所谓的“一刀切”策略,即假设所有群体的偏好是一致的,并且只优化一个单一的偏好模型。然而,不同群体的偏好可能存在差异,这可能导致模型在特定群体中的性能不佳。例如,一个模型在年轻人中可能表现出色,但在年长的用户中则可能表现不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名为Group Robust Preference Optimization(GRPO)的方法,旨在使LLMs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用户群体的偏好。GRPO方法考虑了不同群体的独特特征和需求,并通过优化策略以最大化最差情况下的群体性能来提高模型的鲁棒性。

    GRPO方法是如何工作的?

    GRPO方法通过以下关键步骤来优化LLMs以适应不同用户群体的偏好:

    1. 群体信息整合

    与传统方法不同,GRPO方法将来自不同群体的偏好数据整合到模型训练中。这意味着模型会考虑多个偏好分布,而不是仅仅假设一个单一的分布。

    2. 最坏情况性能优化

    GRPO方法的目标是优化策略,使得模型在最坏情况下的群体性能也能得到最大化。具体而言,它通过最大化不同群体损失的最小值来实现。这意味着模型将努力在最差表现的群体中保持较好的性能。

    3. 自适应权重调整

    GRPO方法根据不同群体的累积损失动态调整权重,以优先考虑那些累积损失较大的群体。这样做可以确保模型更关注性能较差的群体,并在后续的训练中给予它们更多的重视。

    4. 理论分析与算法设计

    为了保证GRPO方法的可行性,研究人员进行了理论分析,并设计了相应的算法来解决群体鲁棒偏好优化问题。他们提供了一些收敛性保证,以确保算法能有效地优化模型策略。

    5. 实验验证

    研究人员在合成数据集和真实世界数据上进行了实验验证GRPO方法的有效性。他们发现,通过使用GRPO方法微调LLMs,可以显著提高最差表现群体的性能,并减少不同群体之间的性能差距。实验结果显示,GRPO方法相比非鲁棒基线在损失和准确性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改进。

    GRPO方法的应用前景和未来工作

    GRPO方法的提出为解决LLMs在不同用户群体间偏好对齐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通过考虑不同群体的特征和需求,GRPO方法能够使模型更加鲁棒和公平,提高用户体验。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以下方向:

    • 提高算法效率,尤其是在处理大规模数据集和复杂模型时。
    • 更精细的超参数调整策略,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和数据分布。
    • 探索其他类型的损失函数,以进一步提高模型的鲁棒性和性能。
    • 考虑更广泛的群体特征,如文化、语言和社会经济背景,以实现更全面的群体鲁棒性。
    • 在更广泛的实际应用中测试GRPO方法,如医疗、教育和商业领域,以验证其在现实世界中的有效性。
    • 进一步研究群体间和群体内的差异,以及如何平衡这些差异以实现最佳的模型性能。
    • 提高模型的解释性,以更好地理解不同群体偏好如何影响模型的决策。

    通过在这些方向上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提高GRPO方法的实用性、有效性和泛化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多样化的用户群体。

    参考文献:

    • Shyam Sundhar Ramesh, Yifan Hu, Iason Chaimalas, Viraj Mehta, Pier Giuseppe Sessa, Haitham Bou Ammar, Ilija Bogunovic. (2024). Group Robust Preference Optimization in Reward-free RLHF. [PDF13] [Copy] [Kimi33]
  • 分析大型语言模型中的幻觉问题

    引言

    大型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LLMs)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可以生成人类语言的连续文本,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语言处理能力。然而,随着模型规模的增大和训练数据的增加,LLMs也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即幻觉(Hallucination)问题。幻觉指的是模型生成看似合理但实际上不准确的信息,这可能导致误导性的结果和信息的传播。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解决LLMs中的幻觉问题,研究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其中一篇关于幻觉问题的研究论文是《Analytical Annotation of Hallucinations in Large Language Models (ANAH)》。这篇论文提出了一种分析性注释的方法,以便更详细地研究和量化LLMs中的幻觉问题。

    ANAH数据集:详细注释LLMs中的幻觉

    为了深入研究LLMs中的幻觉问题,研究者们创建了一个名为ANAH的双语数据集。ANAH数据集提供了对LLMs在生成式问答(Generative Question Answering)任务中幻觉问题的分析性注释。数据集中的每个答案句子都经过了严格的注释,包括参考片段的检索、幻觉类型的判断以及对幻觉内容的更正。

    ANAH数据集由人工和自动化注释流程构建而成。通过这个数据集,研究者们能够量化和分析LLMs中幻觉的累积效应,并训练和评估幻觉注释器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经过训练的生成性幻觉注释器在性能上能够与最先进的模型相媲美,并展现出更好的泛化能力。

    幻觉问题的研究进展

    幻觉问题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一直备受关注。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方法来解决幻觉问题,包括幻觉检测和评估、幻觉缓解、基准测试、知识增强等。这些方法的目标都是提高模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减少幻觉的产生。

    例如,为了评估幻觉问题,研究者们构建了各种基准测试集,设计了挑战性的问题,并通过评估答案中幻觉的水平来衡量模型的性能。此外,还有一些研究探索了如何在模型的训练和推理阶段减轻幻觉问题,例如通过多任务学习、模型编辑和强化学习等方法。

    未来的研究方向

    尽管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解决LLMs中的幻觉问题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未来的研究可以在以下几个方向上进行探索:

    1. 数据集扩展:将ANAH数据集的规模扩大,覆盖更广泛的主题和任务,以更全面地理解和解决幻觉问题。
    2. 模型泛化能力:研究如何提高模型在未见主题和未见问题上的泛化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情况。
    3. 训练策略优化:探索不同的训练策略,如半监督学习、元学习等,以提高模型在有限数据上的性能和泛化能力。
    4. 提高模型解释性:研究如何提高幻觉注释器的解释性,使其能够提供更详细的解释和证据,以支持其注释和纠正决策。
    5. 多模态和跨语言能力:考虑多模态数据(如图像、视频)和跨语言能力,以提高模型对不同类型输入的理解和生成能力。
    6. 模型鲁棒性:进一步提高模型对对抗性攻击和输入扰动的鲁棒性。
    7. 长期影响评估:评估幻觉注释器在长期应用中的效果,包括用户对模型输出的信任度和依赖性的变化。
    8. 知识更新和维护:研究如何定期更新和维护模型的知识库,以确保其提供的信息是最新和准确的。
    9. 用户定制化和个性化:探索如何根据用户的特定需求和偏好定制化和个性化模型的输出。

    这些研究方向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LLMs的可靠性、准确性和用户满意度。

    结论

    本文总结了《Analytical Annotation of Hallucinations in Large Language Models (ANAH)》论文的主要内容。该论文通过创建详细的注释数据集和训练幻觉注释器,提供了一种系统的框架来研究和解决LLMs中的幻觉问题。幻觉注释器能够提高模型的可靠性并减少幻觉的产生。然而,幻觉问题仍然具有挑战性,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改进模型的性能和泛化能力。

    参考文献:

    • Ziwei Ji, Yuzhe Gu, Wenwei Zhang, Chengqi Lyu, Dahua Lin, Kai Chen. “Analytical Annotation of Hallucinations in Large Language Models (ANAH).” 2024.
  • 在纯Java文件中推理Llama 2

    在现代人工智能领域,推理大型语言模型(LLM)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应用场景。GitHub上的项目 mukel/llama2.java 提供了一种使用纯Java代码进行Llama 2推理的简洁实现。本文将详细介绍该项目的背景、构建方法及性能表现。

    背景介绍

    Llama 2是由Andrej Karpathy开发的一个非常简单的LLM推理实现。该项目的Java版本旨在提供教育价值,并用于在JVM上测试和调整编译器优化,特别是针对Graal编译器的优化。这一Java移植版本最初参考了llama2.scala。

    构建与运行

    要构建和运行该项目,您需要Java 21+,特别是其中的MemorySegment mmap-ing功能。以下是具体的构建步骤:

    1. 下载必要的文件: wget https://github.com/karpathy/llama2.c/raw/master/tokenizer.bin wget https://huggingface.co/karpathy/tinyllamas/resolve/main/stories15M.bin
    2. 手动构建与运行: javac --enable-preview -source 21 --add-modules=jdk.incubator.vector Llama2.java java --enable-preview --add-modules=jdk.incubator.vector Llama2 stories15M.bin
    3. 使用JBang直接运行: jbang Llama2.java stories15M.bin
    4. 使用Makefile和run.sh脚本: make # 可选,run.sh已经包含了make JAVA_HOME=GRAALVM_HOME \ JAVA_RUNTIME_OPTIONS=-Djava.util.concurrent.ForkJoinPool.common.parallelism=8 \ ./run.sh stories15M.bin</code></li> <!-- /wp:list-item --></ol> <!-- /wp:list -->  <!-- wp:heading --> <h2 class="wp-block-heading">生成本地镜像</h2> <!-- /wp:heading -->  <!-- wp:paragraph --> 使用GraalVM可以创建一个独立的本地镜像: <!-- /wp:paragraph -->  <!-- wp:code --> <pre class="wp-block-code"><code>JAVA_HOME=GRAALVM_HOME NATIVE_IMAGE_OPTIONS="-march=native" make native-image ./llama2 stories15M.bin

      或者使用Profile-Guided Optimizations (PGO):

      JAVA_HOME=GRAALVM_HOME \ NATIVE_IMAGE_OPTIONS="--pgo-instrument -march=native --initialize-at-build-time=Llama2 -Dllama2.VectorAPI=false" \ make native-image  # 生成默认的iprof配置文件 ./llama2 -Djava.util.concurrent.ForkJoinPool.common.parallelism=0 stories15M.bin  # 构建优化后的镜像 JAVA_HOME=GRAALVM_HOME \
      NATIVE_IMAGE_OPTIONS="--pgo -march=native --initialize-at-build-time=Llama2 -Dllama2.VectorAPI=false" \
      make native-image
      
      # 优化后的运行速度应该比普通镜像快约2倍
      ./llama2 stories15M.bin

      性能表现

      以下是该项目在不同配置下的性能测试结果(基于AMD Ryzen 3950X 64GB,Arch Linux):

      单线程测试

      模型每秒处理Token相对于llama2.c的加速实现
      stories15M.bin3631.0llama2.c
      stories15M.bin2370.65llama2.java
      stories110M.bin51.711.0llama2.c
      stories110M.bin42.200.81llama2.java
      llama2_7B.bin0.921.0llama2.c
      llama2_7B.bin0.880.95llama2.java

      多线程测试

      模型每秒处理Token相对于llama2.c的加速实现
      stories15M.bin12331.0llama2.c
      stories15M.bin4380.35llama2.java
      stories110M.bin901.0llama2.c
      stories110M.bin800.88llama2.java
      llama2_7B.bin1.681.0llama2.c
      llama2_7B.bin1.650.98llama2.java

      需要注意的是,Java版本在多线程情况下的性能提升并不显著,这主要是由于内存带宽限制所致。

      结论

      mukel/llama2.java项目展示了如何使用纯Java代码实现Llama 2推理,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与原始C实现相当的性能。尽管当前版本的性能尚未完全优化,但其作为教育工具和编译器优化测试平台已经展现出巨大潜力。

      参考文献:GitHub – mukel/llama2.java

  • autoMate:用AI简化你的数字生活

    引言

    在这个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依赖于各种软件和应用程序。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这些软件能够更加智能,能够理解我们的指令并自动完成一些重复性的任务,那将会怎样?这就是autoMate所承诺的——它就像出行中的共享单车一样,只需3分钟,就能将AI的智能植入到任意一个软件中,让你的数字生活变得更加轻松和高效。

    autoMate是什么?

    autoMate是一个开源免费的项目,它允许用户通过简单的配置,将AI的能力集成到他们日常使用的软件中。无论是自动化工作流程,还是简化复杂的任务,autoMate都能提供强大的支持。

    如何开始使用autoMate?

    如果你是第一次使用autoMate,你只需要进行一些基础的设置。首先,你需要修改配置文件,添加OpenAI的信息。这可以通过在autoMate的左上角点击文件,然后选择components,接着配置OpenAI的相关信息来完成。

    autoMate的主要功能

    autoMate的核心功能是将AI集成到软件中,但它并不止步于此。以下是autoMate的一些主要功能:

    • 自动化任务:autoMate可以帮助你自动化那些重复性高且耗时的任务。
    • 智能决策:通过集成AI,autoMate能够提供智能的决策支持,帮助你更高效地完成工作。
    • 易于配置:即使是没有编程背景的用户,也能够通过简单的配置快速上手autoMate。

    各产品优势对比

    autoMate在众多自动化工具中脱颖而出,它的优势在于其开源免费的特性,以及对AI能力的集成。这使得autoMate不仅能够帮助个人用户提高效率,也能够为企业提供强大的自动化解决方案。

    开源社区的支持

    autoMate完全依赖于开源社区的支持,这意味着它不断地在改进和更新。社区的贡献者们不断地为autoMate添加新功能,修复bug,确保它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结语

    autoMate是一个强大的工具,它能够让你的软件更加智能,让你的工作更加高效。无论你是希望简化日常任务,还是想要探索AI的潜力,autoMate都是一个值得尝试的选择。而且,由于它是开源免费的,你没有任何理由不试试这个能够改变你数字生活的神奇工具。

    呼吁行动

    如果你对autoMate感兴趣,不妨访问它的GitHub页面,那里有详细的安装指南和使用文档。同时,如果你觉得autoMate对你有帮助,不妨给它点个star,以示对开源项目的支持和鼓励。


  • 字节AI出海,冲击全球市场

    字节再次展现出海外AI应用开发的强大实力。在过去一年里,字节先后推出了7款基于AI技术的应用产品,覆盖对话助手、互动娱乐、教育等多个领域,并在全球市场取得了亮眼成绩。

    可以说,字节正在努力复制TikTok的出海奇迹,通过AI技术的加持,在海外打造一个又一个爆款应用。

    AI对话助手Cici,占领新兴市场

    Cici是字节推出的海外版AI聊天机器人,同时也是豆包的”孪生姐妹”。与国内版豆包采用自研大模型不同,Cici基于GPT架构。

    尽管在语音交互体验上可能略逊于豆包,但Cici在上线不久后即在阿根廷和秘鲁等市场迅速登顶应用下载榜,成功占领了AI聊天机器人的新兴市场。

    剧情互动平台AnyDoor,探索泛娱乐出海

    AnyDoor是字节推出的AI剧情互动平台,目前已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上线。用户可以通过AI角色和剧情进行互动体验,类似于”猫箱”的玩法。

    这样的剧情互动应用,正契合了海外用户对于新型娱乐体验的需求。而字节借助AI技术,在泛娱乐出海领域寻找新的突破口。

    AI教育平台Gauth,海外市场广受好评

    在教育领域,字节推出的AI应用Gauth也取得了不俗成绩。Gauth可以帮助用户自动识别并解答试题,同时还提供在线家教等功能,深受海外市场的欢迎。

    Gauth的日活用户已超过200万,位列海外头部教育应用之列。这再次证明,字节在AI领域的布局和投入正在逐步转化为市场影响力。

    全面布局海外AI应用,锚定新的增长引擎

    从总体来看,字节正在全面布局AI应用的海外市场。从对话助手、互动娱乐,到教育工具,再到内容创作,字节的AI产品线已经涵盖了多个细分赛道。

    这无疑体现了字节对于AI时代全球化战略的高度重视。AI技术正在成为其拓展海外市场的新引擎,也为其在全球科技格局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奠定基础。

    对于其他创业公司来说,如何在AI出海赛道上找到自己的机会窗口,将是一大挑战。但字节的成功经验也给了我们启示:选准细分赛道,以单点极致的策略切入,并紧跟市场需求的变化,或许是实现AI出海突破的有效路径。

  • 突破大语言模型的拒绝:DSN攻击方法及集成评估流程

    近年来,大型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 LLMs)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并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随之而来的安全性问题,特别是LLMs在面对精心设计的”越狱”(jailbreaking)攻击时表现出的脆弱性,引起了研究者和从业者的高度重视。

    最近,一篇题为”Don’t Say No: Jailbreaking LLM by Suppressing Refusal”的论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越狱攻击方法DSN(Don’t Say No),旨在促使LLMs生成肯定的响应,并创新性地增加了抑制拒绝的目标。同时,论文还提出了一个集成评估流程,以更准确地评估攻击的有害性。本文将深入探讨DSN攻击方法的原理、实验结果及其潜在影响。

    越狱攻击:安全性的重要挑战

    LLMs在识别和避免有害查询方面表现出色,但仍容易受到精心设计的越狱攻击的影响。这些攻击通过精心构造的提示诱导LLMs生成有毒内容,从而使其偏离预期的安全对齐。

    现有的越狱攻击方法,如GCG(Generate Confirmed Guesses)攻击,尽管在某些情况下能够成功,但其攻击成功率有限。此外,评估攻击效果也存在挑战,因为很难直接准确地评估攻击的有害性。目前广泛使用的评估方法,如拒绝关键词匹配,存在大量误报和漏报的问题。

    DSN攻击:抑制拒绝,提高攻击成功率

    为了更好地研究越狱攻击,论文提出了DSN攻击方法。与传统攻击不同,DSN不仅旨在生成肯定的响应,还创新性地增加了抑制拒绝的目标。

    具体而言,DSN在损失函数中加入了一个增强项,用于指导LLM的响应远离预定义的拒绝关键词或字符串。为了稳定两个相反目标(生成肯定响应和抑制拒绝)的优化过程,论文采用了Unlikelihood损失来抑制拒绝响应。

    通过一系列实验,论文展示了DSN攻击方法在平均和最优结果上都显著优于基线方法GCG。此外,论文还通过调节DSN中的超参数α,研究了拒绝损失项对越狱结果的影响。

    集成评估流程:更准确地评估攻击效果

    为了克服现有评估方法的局限性,论文提出了一个包含三个模块的集成评估流程:自然语言推理(NLI)矛盾评估、两个第三方LLM评估器(GPT-4和HarmBench)。

    通过人工注释300个生成的响应,论文展示了集成评估流程在准确性和可靠性方面优于传统的拒绝匹配方法。论文还比较了不同的聚合策略(如多数投票、单票批准和单票否决)在测试集上的性能。

    此外,论文还在新的评估流程下展示了DSN攻击在不同超参数设置下的最大攻击成功率,并分析了DSN攻击在不同受害者模型、评估指标和数据集分割下的转移性。

    贡献总结与未来展望

    这项研究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一种新的攻击方法DSN和一个集成评估流程,并通过广泛的实验验证了其有效性。这为提高LLMs的安全性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同时,论文也讨论了其方法的局限性,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包括:

    1. 研究DSN攻击在不同类型LLMs和安全机制下的鲁棒性;
    2. 探索使用更复杂的拒绝关键词和模式;
    3. 进一步分析攻击的转移性和实时攻击的可行性;
    4. 基于DSN攻击的发现,开发更有效的防御机制;
    5. 探索更精细的评估方法,如考虑评估元素之间的权重差异;
    6. 研究越狱攻击的社会影响以及相关的法律和伦理问题。

    总之,这项研究为理解和提高LLMs的安全性提供了宝贵的见解,推动了AI系统的安全发展。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有望开发出更加安全、可靠的大型语言模型,造福社会。

  • 让AI更聪明:如何挑选合适的“老师”来训练AI?

    Instruction Matters, a Simple yet Effective Task Selection Approach in Instruction Tuning for Specific Tasks

    https://papers.cool/arxiv/2404.16418

    Authors: Changho Lee ; Janghoon Han ; Seonghyeon Ye ; Stanley Jungkyu Choi ; Honglak Lee ; Kyunghoon Bae

    Summary: Instruction tuning has shown its ability to not only enhance zero-shot generalization across various tasks but also its effectiveness in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specific tasks. A crucial aspect in instruction tuning for a particular task is a strategic selection of related tasks that offer meaningful supervision, thereby enhancing efficiency and preventing performance degradation from irrelevant tasks. Our research reveals that leveraging instruction information \textit{alone} enables the identification of pertinent tasks for instruction tuning. This approach is notably simpler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methods that necessitate complex measurements of pairwise transferability between tasks or the creation of data samples for the target task. Furthermore, by additionally learning the unique instructional template style of the meta-dataset, we observe an improvement in task selection accuracy, which contributes to enhanced overall performanc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raining on a small set of tasks, chosen solely based on the instructions, leads to substantial performance improvements on benchmarks like P3, Big-Bench, NIV2, and Big-Bench Hard. Significantly, these improvements exceed those achieved by prior task selection methods, highlighting the efficacy of our approach.

    想象一下,你想学习一门新语言,你会怎么做?你可能会找一位老师,或者参加一些课程,对吧?其实,训练人工智能(AI)也类似,我们需要给AI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料”和“老师”,才能让它变得更聪明。

    今天,我们要聊的就是AI训练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任务选择。就像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老师和课程一样,训练AI时也需要挑选合适的任务来让它学习。

    为什么要挑选任务?

    目前,训练AI的一种流行方法叫做指令调整。简单来说,就是让AI学习各种各样的任务,从而提高它在未见过任务上的表现。但这带来一个问题:如何选择合适的任务来训练AI呢?

    如果我们随便挑选一些任务,可能会导致AI学到一些无关的知识,甚至影响它的性能。这就好像你学习英语,却不小心混入了法语和西班牙语的课程,结果可能会让你更加困惑。

    如何挑选合适的任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叫做基于指令的任务选择(INSTA)。这个方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分析任务的指令,来判断任务之间的相关性

    举个例子,假设我们想训练AI完成“写一首关于猫的诗”这个任务。INSTA会分析这个任务的指令,然后在大量的任务库中寻找与之相关的任务,比如“写一首关于狗的诗”、“描述猫的外貌特征”等等。

    通过这种方式,INSTA可以帮助我们挑选出与目标任务相关的任务,从而让AI更高效地学习,避免学习到无关的知识。

    INSTA的效果如何?

    研究人员通过实验验证了INSTA的有效性。他们发现,使用INSTA挑选的任务训练出来的AI,在各种任务上的表现都比随机挑选任务训练出来的AI更好。

    未来展望

    INSTA为AI训练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但也有一些可以进一步探索的方向:

    • 探索不同模型的效果:INSTA目前主要在一种特定的AI模型上进行测试,未来可以探索它在其他模型上的效果。
    • 开发更精确的度量方法:INSTA使用简单的相似度来判断任务之间的相关性,未来可以开发更精确的度量方法。
    • 研究指令质量的影响:指令的质量会影响任务选择的准确性,未来可以研究如何提高指令的质量。

    总而言之,INSTA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来挑选合适的任务来训练AI,让AI变得更聪明,更能理解我们的指令。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AI会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 非英语语言文档级关系抽取:挑战与探索

    Building a Japanese Document-Level Relation Extraction Dataset Assisted by Cross-Lingual Transfer

    https://papers.cool/arxiv/2404.16506

    Authors: Youmi Ma ; An Wang ; Naoaki Okazaki

    Summary: Document-level Relation Extraction (DocRE) is the task of extracting all semantic relationships from a document. While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on English DocRE, limited attention has been given to DocRE in non-English languages. This work delves into effectively utilizing existing English resources to promote DocRE studies in non-English languages, with Japanese as the representative case. As an initial attempt, we construct a dataset by transferring an English dataset to Japanese. However, models trained on such a dataset suffer from low recalls. We investigate the error cases and attribute the failure to different surface structures and semantics of documents translated from English and those written by native speakers. We thus switch to explore if the transferred dataset can assist human annotation on Japanese documents. In our proposal, annotators edit relation predictions from a model trained on the transferred dataset. Quantitative analysis shows that relation recommendations suggested by the model help reduce approximately 50% of the human edit steps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approach. Experiments quantify the performance of existing DocRE models on our collected dataset, portraying the challenges of Japanese and cross-lingual DocRE.

    这篇论文探讨了在非英语语言中,特别是日语中,如何有效地进行文档级关系抽取(DocRE)。DocRE旨在从文档中提取所有语义关系,但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英语上,对非英语语言的关注有限。

    挑战

    • 数据匮乏:非英语语言的DocRE数据集很少,这限制了模型的训练和评估。
    • 跨语言差异:直接将英语资源翻译成其他语言会导致语义和结构上的差异,影响模型性能。
    • 文档复杂性:非英语语言文档的复杂性可能高于英语文档,对模型理解和推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解决方案

    • 跨语言转移:利用机器翻译将英语DocRE数据集转换为日语数据集,作为初始尝试。
    • 半自动数据集构建:由于翻译数据集的局限性,采用人工编辑机器推荐的关系的方式构建高质量的日语DocRE数据集(JacRED)。
    • 模型评估:评估现有DocRE模型在JacRED数据集上的性能,并分析其跨语言转移能力。

    研究发现

    • 翻译数据集的局限性:直接使用翻译数据集训练的模型在处理原始日语文本时召回率较低,表明翻译过程中存在语义和结构上的差异。
    • 半自动数据集构建的有效性:人工编辑机器推荐的关系可以有效减少人工标注的工作量,提高数据集构建效率。
    • 模型性能:现有DocRE模型在JacRED数据集上的性能仍然有待提高,跨语言转移能力也存在局限性。

    未来方向

    • 改进跨语言转移方法:探索更先进的跨语言转移技术,更好地捕捉不同语言之间的语义和结构对应关系。
    • 优化上下文学习:研究如何更好地利用大型语言模型进行上下文学习,提高其在DocRE任务中的性能。
    • 多模态DocRE:考虑将视觉信息等多模态数据融合到DocRE任务中,提高模型对文档内容的理解。
    • 领域适应性:研究如何使DocRE模型更好地适应特定领域,例如法律、医疗或科学文献。
    • 增量式学习和持续学习:探索模型在增量式数据上的训练方法,以及如何设计能够持续学习的系统。
    • 解释性和可视化:提高DocRE模型的解释性,开发可视化工具帮助用户理解模型的预测和决策过程。
    • 鲁棒性和错误分析:深入分析DocRE模型在特定类型错误上的表现,并探索减少这些错误的策略。
    • 多语言DocRE资源开发:为更多语言构建DocRE数据集和模型,促进多语言DocRE研究。
    • 知识图谱的自动构建和更新:研究如何利用DocRE技术自动构建和更新知识图谱。
    • DocRE在实际应用中的集成:探索如何将DocRE技术集成到实际应用中,如智能搜索引擎、推荐系统和自动文摘等。

    总结

    这篇论文为非英语语言,特别是日语的DocRE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构建高质量的日语DocRE数据集并评估现有模型的性能,论文揭示了当前DocRE技术在非英语语言上的挑战和局限性,并为未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DocRE技术有望在更多语言和领域得到应用,为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带来新的突破。

  • 语言的桥梁:AI 如何帮助不同语言之间无障碍交流

    你有没有想过,有一天,语言不再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障碍?人工智能(AI)正在努力实现这个目标!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一项叫做“跨语言迁移”的技术,它可以让 AI 在不同语言之间自由穿梭,就像搭建了一座语言的桥梁。

    跨语言迁移:打破语言壁垒

    想象一下,你正在用中文阅读一篇有趣的文章,但你的朋友只会英文。这时,AI 就能派上用场了!它可以将这篇文章翻译成英文,让你的朋友也能理解文章的内容。这就是跨语言迁移的魔力。

    词汇和语法:语言的基石

    要实现跨语言迁移,AI 需要掌握两种语言的词汇和语法知识。词汇就像一块块砖头,语法则是搭建房子的规则。只有同时掌握这两者,AI 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含义,并进行准确的翻译。

    LS-mBERT:语言的翻译官

    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们开发了一个名为“LS-mBERT”的 AI 模型。它就像一位专业的翻译官,能够在不同语言之间进行转换。LS-mBERT 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同时利用了词汇和语法知识,让翻译结果更加准确。

    LS-mBERT 的工作原理

    LS-mBERT 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代码切换: 就像学习外语时,我们会用目标语言替换一些单词,LS-mBERT 也会用这种方法来学习词汇之间的对应关系。
    2. 图注意力网络(GAT): GAT 就像一位语法专家,它能够分析句子的结构,并理解每个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3. 整合知识: LS-mBERT 将词汇和语法知识结合起来,就像搭建一座桥梁,让 AI 能够在不同语言之间自由穿梭。

    实验结果:令人惊喜的进步

    科学家们用 LS-mBERT 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显示它在文本分类、命名实体识别和语义解析等任务上都表现出色,甚至超过了现有的其他 AI 模型。

    未来展望:AI 翻译的无限可能

    LS-mBERT 的成功只是 AI 翻译领域的一个开始。未来,AI 翻译将会更加准确、流畅,甚至可以理解不同语言中的文化差异,真正实现无障碍的跨语言交流。

    结语

    AI 正在改变我们的世界,它帮助我们打破语言的壁垒,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能够更好地相互理解。相信在不久的将来,AI 翻译将会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我们拭目以待!

  • 解密Tele-FLM:高效的多语言大型语言模型

    近年来,大型语言模型(LLM)在语言理解和生成方面展现出了惊人的能力,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然而,如何高效地将LLM扩展到超过500亿个参数,同时最小化试错成本和计算资源消耗,一直是业界难题。今天,我们将介绍Tele-FLM(也称为FLM2),一个520亿参数的开源多语言大型语言模型,它为高效扩展LLM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Tele-FLM:解决LLM扩展难题

    Tele-FLM旨在解决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 高效扩展LLM: 目前缺乏详细且开源的方法来高效地扩展LLM至500亿参数以上,Tele-FLM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行方案。
    • 降低计算成本: 大型语言模型的开发往往需要巨大的计算资源,Tele-FLM通过优化训练流程,有效降低了计算成本。
    • 提升多语言能力: Tele-FLM展示了出色的多语言语言建模能力,能够处理多种语言的文本数据。
    • 增强事实判断能力: Tele-FLM在预训练阶段增强了事实判断能力,使其在处理需要事实验证的任务时更加可靠。
    • 开源共享: 除了模型权重,Tele-FLM的开发者还分享了核心设计、工程实践和训练细节,为学术界和工业界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Tele-FLM的技术亮点

    Tele-FLM的成功得益于以下几个关键技术:

    • 模型生产管道: 为了减少超参数搜索过程中的试错和重启训练的次数,Tele-FLM建立了一个高效的模型生产管道,有效降低了计算资源消耗。
    • 数据集构建: Tele-FLM使用了2万亿token的多语言数据集进行训练,涵盖了多种语言和领域,保证了模型的泛化能力。
    • 模型架构优化: Tele-FLM继承并扩展了FLM-101B的架构,并进行了一系列优化,提高了模型的性能和效率。
    • Tokenizer训练: Tele-FLM训练了一个与预训练数据分布紧密对齐的tokenizer,有效提高了模型的压缩性能。
    • 硬件和并行训练: Tele-FLM利用了3D并行训练方法,在112个A800 SXM4 GPU服务器上进行训练,保证了训练效率。

    Tele-FLM的性能表现

    Tele-FLM在多个基准测试中展现了出色的性能,包括:

    • 多语言语言建模: Tele-FLM在文本语料库上的BPB(Bits Per Byte)指标表现优异,证明了其强大的多语言处理能力。
    • 英语和中文基准测试: Tele-FLM在Open LLM Leaderboard、HumanEval、BIG-Bench Hard和OpenCompass等基准测试中取得了与Llama2-70B和DeepSeek-67B等更大规模模型相当的成绩。

    Tele-FLM的未来展望

    Tele-FLM的开发者计划继续改进模型,探索更大规模的模型训练,并开发更高效的训练技术。他们也致力于将Tele-FLM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例如聊天机器人、虚拟助手和教育工具等。

    总结

    Tele-FLM为高效扩展LLM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其开源共享的特性也为学术界和工业界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Tele-FLM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推动人工智能的进步。

  • GOVSIM: 探索大型语言模型在合作决策中的潜力

    随着大型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 LLMs)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快速发展,它们在复杂系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在合作环境中确保LLMs的安全决策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一篇名为”Governance of the Commons Simulation: Evaluating Large Language Models in Cooperative Decision-Making”的论文引入了一个名为”Governance of the Commons Simulation (GOVSIM)”的模拟平台,旨在研究LLMs在多智能体资源分享场景中的策略互动和合作决策能力。

    GOVSIM: 多智能体资源管理模拟平台

    GOVSIM是一个专门设计的模拟环境,用于评估基于LLM的智能体在管理共享资源方面的能力。在这个环境中,智能体需要在一个有限再生能力的共享资源池中进行策略推理、伦理决策和谈判。过度使用或提取超出可持续限制的资源会导致资源退化或完全枯竭。

    模拟过程包括多个阶段,如策略制定、资源收集和集体讨论,智能体在这些阶段中互动并做出决策。研究者定义了多个评估指标,如生存月份数、总收益、平等性、效率和过度使用率,以衡量智能体的合作行为和社会结果。

    智能体框架和实验设置

    为了将不同的LLMs集成到GOVSIM中,研究者使用生成式代理框架(Generative Agent framework)创建了一个标准代理。他们测试了15种不同的LLMs,包括开放权重和封闭权重模型,并分析了它们在模拟中的表现。

    除了默认设置的实验,研究者还进行了扰动测试,通过引入具有更激进动态的新智能体来评估社区的适应性和合作行为。他们还引入了”普遍化假设”来提高LLM智能体对长期社区结果的认识,从而改善可持续性结果。

    关键研究结果和未来方向

    研究发现,在测试的15种LLMs中,只有两种模型能够实现可持续的结果,这凸显了模型在管理共享资源方面的能力差距。此外,通过移除智能体的沟通能力,研究者发现它们倾向于过度使用共享资源,强调了沟通在促进合作中的重要性。有趣的是,大多数LLMs缺乏进行普遍化假设的能力,这突出了它们在推理技能方面的一个显著弱点。

    论文提出了多个未来研究方向,包括扩展模拟的复杂性、提高LLMs的谈判能力、引入对抗性智能体等。这些方向旨在深入理解LLMs在复杂社会互动中的潜力和局限性,并为开发更安全、更有效的AI系统提供见解。

    开源工具包和伦理考虑

    为了促进未来的研究,论文开源了全套研究结果,包括模拟环境、代理提示和Web界面。这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宝贵的资源,用于探索LLMs在合作决策中的潜力和局限性。

    同时,论文也强调了在模拟研究中考虑伦理问题的重要性。研究者应确保模拟结果辅助而非替代人类决策,并在开发和部署AI系统时考虑潜在的伦理影响。

    小结

    GOVSIM为研究LLMs在多智能体资源分享场景中的策略互动和合作决策能力提供了一个创新的模拟平台。通过一系列实验和分析,这项研究揭示了LLMs在管理共享资源方面的潜力和局限性,并为未来的研究和AI系统开发提供了宝贵的见解。随着研究的深入,GOVSIM有望成为探索AI在复杂社会互动中的角色的重要工具,推动更安全、更有效的AI技术的发展。

  • LayerSkip: 大型语言模型的高效推理解决方案

    近年来,大型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 LLMs)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功。然而,这些模型在部署时面临着高计算和内存需求的挑战,导致了高昂的财务成本和能源消耗。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各种加速技术,但它们往往会显著降低模型的准确性,并且可能需要专门的硬件或软件支持。

    最近,一篇名为”LayerSkip: An End-to-end Solution for Accelerating Inference of Large Language Models”的论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端到端解决方案,旨在加速LLMs的推理过程,同时保持甚至提高模型的准确性。本文将深入探讨LayerSkip方法的原理、实验结果及其潜在影响。

    LayerSkip方法概述

    LayerSkip方法包括三个主要阶段:训练时的层dropout和早期退出损失、推理时的早期退出、以及自我推测解码。

    在训练阶段,LayerSkip对模型应用层dropout,即随机跳过一些层,并使用不同的dropout率,对较早的层使用较低的dropout率,而对较后的层使用较高的dropout率。此外,还引入了早期退出损失,使得所有transformer层共享同一个退出点,并通过训练使模型的语言模型头能够理解来自不同层的嵌入表示。

    在推理阶段,LayerSkip采用早期退出策略,即仅运行模型的前几层,然后直接跳转到语言模型头,从而减少每次生成令牌所需的层数。这样可以显著减少计算量,提高推理速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推理的准确性,LayerSkip提出了一种自我推测解码算法。该算法首先使用模型的前几层生成一系列草稿令牌,然后使用剩余的层来验证这些草稿令牌,并在必要时进行纠正。通过共享的计算和激活,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内存占用并提高效率。

    实验结果

    论文在不同大小的Llama模型上进行了广泛的实验,涵盖了预训练、持续预训练、特定数据领域微调和特定任务微调等不同类型的训练。实验任务包括摘要生成、编程和语义解析等。

    结果表明,LayerSkip方法在这些任务上都取得了显著的速度提升,最高可达2.16倍,同时保持了与原始模型相当甚至更好的准确性。这证明了LayerSkip作为一种通用的LLMs加速解决方案的有效性。

    未来展望

    尽管LayerSkip已经展现了巨大的潜力,但仍有一些方面值得进一步探索。例如,可以研究如何进一步提高早期退出层的准确性,探索动态退出层选择策略,以及将LayerSkip与其他参数高效技术结合以进一步提高效率。

    此外,还需要在更多类型的任务和模型上验证LayerSkip的通用性,并研究如何减少对超参数调整的需求,使该方法更易于应用。从环境影响的角度来看,评估LayerSkip在减少LLMs能源消耗方面的潜力也是一个有意义的方向。

    小结

    LayerSkip为加速大型语言模型的推理提供了一种新颖而有效的解决方案。通过在训练时引入层dropout和早期退出损失,在推理时采用早期退出和自我推测解码,LayerSkip在保持准确性的同时显著提高了推理速度。这项研究为推动LLMs在资源受限设备上的应用迈出了重要一步,有望促进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普及和民主化。随着进一步的优化和扩展,LayerSkip有望在更广泛的场景中发挥其潜力,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做出贡献。

  • 用注意力机制提升文本匹配:FA 和 SFA 模块详解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文本匹配技术在各种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搜索引擎、问答系统和推荐系统等。轻量级文本匹配模型因其参数量小、推理速度快等优点而受到关注。然而,如何在轻量级模型中有效地捕获文本的语义信息一直是一个挑战。

    这篇博客文章将介绍两种新的注意力机制模块:特征注意力 (FA) 和选择性特征注意力 (SFA),它们可以帮助轻量级模型更好地理解文本的语义信息,从而提高文本匹配的准确率。

    1. 问题定义

    轻量级文本匹配模型通常使用孪生网络结构,该结构将两个文本编码成向量,然后比较这两个向量之间的相似度。然而,这种方法忽略了文本中嵌入特征之间的复杂关系。

    FA 和 SFA 模块旨在解决这一问题,它们可以帮助模型更好地捕获嵌入特征之间的依赖关系,从而提高文本匹配的准确率。

    2. FA 模块

    FA 模块采用了一种叫做“挤压-激励”的技术,它可以动态调整对个体特征的强调,使网络更关注对分类有重要贡献的特征。

    具体来说,FA 模块首先使用平均池化将特征图压缩成一个特征描述符,然后通过全连接层生成一个激活向量,该向量指示了对最终分类有显著贡献的特征。最后,通过元素级乘法将激活向量与原始特征相乘,以生成一个更加精细调整的嵌入特征表示。

    3. SFA 模块

    SFA 模块在 FA 的基础上,引入了选择性特征注意力机制。该机制使用堆叠的 BiGRU Inception 结构,以实现多尺度语义提取,并通过“选择”机制动态集中注意力。

    具体来说,SFA 模块首先通过一个瓶颈结构降低特征维度,然后通过 N 层堆叠的 BiGRU 捕获每一层的语义表示,实现了特征的“分裂与融合”。

    在“挤压-激励”阶段,SFA 模块使用全局平均池化和全局最大池化来压缩信息,并使用全连接层来激活特征。

    “选择”阶段通过向量级 softmax 归一化来适应性地加权不同分支的特征,生成每个分支的加权和表示,从而实现对不同抽象层次上语义信息和嵌入特征的动态聚焦。

    4. 实验评估

    在多个文本匹配基准数据集上进行的实验表明,FA 和 SFA 模块可以有效地提高文本匹配的准确率。此外,SFA 模块的“选择”机制还可以有效管理不同尺度语义提取的梯度流动,从而提高训练稳定性和模型性能。

    5. 未来工作

    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将 FA 和 SFA 模块应用于其他 NLP 任务,优化计算效率,提高模型的可解释性,以及测试和改进它们在不同语言和不同领域数据集上的泛化能力。

    6. 总结

    FA 和 SFA 模块为轻量级文本匹配任务提供了一种新的嵌入特征依赖性建模方法,并实验评估表明,它们能够有效地提高文本匹配性能。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 FA 和 SFA 模块在其他 NLP 任务中的应用,并进一步提高它们的性能和可解释性。

  • PRETTY: 一种无需训练的跨语言大型语言模型对齐方法

    大型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 LLMs)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然而,如何使LLM的输出与特定偏好相一致仍然是一个挑战。监督式微调(Supervised Fine-Tuning, SFT)是一种直接的方法,但其对齐的深度受到质疑。在跨语言生成任务中,非英语数据的稀缺性和获取成本进一步限制了SFT的应用。

    最近,一篇名为”PRETTY: Prefix Text as a Yarn for Training-free Alignment of Foundation Language Models”的论文提出了一种创新的训练自由对齐方法,旨在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将深入探讨PRETTY方法的原理、实验验证及其潜在影响。

    SFT的局限性

    SFT通过在特定任务上微调预训练的LLM,使其输出与期望的偏好相一致。然而,一些研究质疑SFT实现的对齐可能只是表面的,没有真正深入到模型的知识体系中。

    此外,论文指出SFT在跨语言生成任务中的有效性可能受到其对先前token的依赖的限制。这种依赖性可能阻碍了SFT在目标语言中激发特定任务生成的能力。

    PRETTY方法

    针对上述问题,论文提出了PRETTY(Prefix Text as a Yarn)方法。其核心思想是使用最少的任务相关先验token来桥接基础LLM和SFT LLM,从而在无需训练的情况下实现与SFT相当的性能。

    PRETTY方法的关键在于构建高质量的先验token。论文提出了三种策略:

    1. SFT Prior:使用SFT模型生成的前几个token作为先验token。
    2. Refined Prior:使用较小的下游任务训练模型的输出token作为先验token。
    3. Pseudo Prior:对于极低资源语言对,使用双语词典创建伪标签作为先验token。

    通过在输入中添加这些先验token,PRETTY方法能够引导基础LLM进行跨语言生成,实现对齐而无需额外的训练。

    实验验证

    论文在机器翻译、跨语言摘要和非英语词性标注(POS)任务上对PRETTY方法进行了全面的实验验证。实验涵盖了八种不同语言,展示了该方法在不同资源可用性水平下的有效性。

    结果表明,通过仅添加一两个先验token,基础LLM就能达到与SFT模型相当的性能。这证明了PRETTY方法作为一种成本效益高的SFT替代方案的潜力。

    意义与展望

    PRETTY方法为推进多语言LLM的民主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它降低了对大量标注数据和计算资源的依赖,使得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也能实现高质量的跨语言对齐。

    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将PRETTY扩展到更多的对齐场景,如通过人类反馈进行强化学习,以及进一步优化先验token的生成策略。此外,还需要探索如何减轻SFT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灾难性遗忘问题。

    小结

    PRETTY方法通过引入最少的任务相关先验token,提供了一种简单而有效的LLM跨语言对齐方案。它突破了SFT的局限性,降低了对训练资源的依赖,为发展更加普惠的多语言LLM铺平了道路。随着研究的深入,PRETTY有望在更广泛的任务和语言中得到应用,推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造福全球用户。

  • SiLU 激活函数:深度学习中的新星

    SiLU 激活函数,全称 Swish,近年来在深度学习领域崭露头角,并展现出诸多优势。本文将详细介绍 SiLU 激活函数,包括其定义、性质、优缺点以及应用场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新兴技术。

    1. 什么是 SiLU 激活函数?

    SiLU 激活函数由 Google 研究员提出,其定义如下:

    SiLU(x) = x * sigmoid(x)

    其中,sigmoid 函数是常见的激活函数,其表达式为:

    sigmoid(x) = 1 / (1 + exp(-x))

    SiLU 激活函数可以看作是 sigmoid 函数和输入值的乘积。它将输入值乘以一个介于 0 和 1 之间的值,从而实现非线性激活。

    2. SiLU 激活函数的性质

    SiLU 激活函数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性质:

    • 平滑性: SiLU 激活函数是平滑的,这意味着它的导数在所有点都存在。这使得 SiLU 激活函数更易于优化,并有助于避免梯度消失问题。
    • 非单调性: SiLU 激活函数是非单调的,这意味着它在某些区间内是单调递增的,而在其他区间内是单调递减的。这使得 SiLU 激活函数可以更好地学习复杂的数据模式。
    • 零中心性: SiLU 激活函数在零点处取值为零。这使得 SiLU 激活函数可以更好地处理输入数据的分布,并避免梯度爆炸问题。

    3. SiLU 激活函数的优缺点

    与其他激活函数相比,SiLU 激活函数具有以下优点:

    • 更高的精度: 在许多任务中,SiLU 激活函数可以比其他激活函数获得更高的精度。
    • 更快的收敛速度: SiLU 激活函数可以帮助模型更快地收敛。
    • 更强的鲁棒性: SiLU 激活函数对噪声和数据分布变化更具鲁棒性。

    然而,SiLU 激活函数也存在一些缺点:

    • 计算成本更高: SiLU 激活函数需要进行乘法和 sigmoid 运算,这比其他一些激活函数的计算成本更高。
    • 缺乏理论解释: SiLU 激活函数的优越性还没有得到充分的理论解释。

    4. SiLU 激活函数的应用场景

    SiLU 激活函数可以应用于各种深度学习任务,包括:

    • 图像识别: SiLU 激活函数可以提高图像识别模型的精度。
    • 自然语言处理: SiLU 激活函数可以提高自然语言处理模型的性能。
    • 目标检测: SiLU 激活函数可以提高目标检测模型的精度。

    5. 总结

    SiLU 激活函数是一种新兴的激活函数,它具有平滑性、非单调性、零中心性等优点,并且在许多任务中表现出更高的精度和更快的收敛速度。虽然 SiLU 激活函数还存在一些缺点,但它仍然是深度学习领域值得关注的新技术。

    参考资料

  • 通过上下文多样化提高生成式常识推理的多样性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篇有趣的论文,题为《通过上下文多样化提高生成式常识推理的多样性》。这篇论文主要研究如何提高大型语言模型(LLMs)在生成常识推理(GCR)任务中的输出多样性,同时保持生成质量。

    在GCR任务中,模型需要利用常识知识对给定情境进行推理,并生成连贯的句子。虽然生成句子的质量至关重要,但多样性同样重要,因为它反映了模型使用各种常识知识事实的能力。

    论文提出了一种名为In-Context Diversification(ICD)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ICD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在保持生成质量的同时,通过上下文学习(ICL)来提高句子的多样性。具体来说,ICD方法分两步进行:首先,让LLM自由生成高质量句子;其次,使用用户指定的多样性度量来评估并提高句子的多样性。

    为了验证ICD方法的有效性,论文在CommonGen、ComVE和DimonGen三个GCR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使用BLEU、SPICE、BERTScore等质量指标和self-BLEU、Distinctk、Entropyk等多样性指标来评估生成结果。实验结果表明,ICD方法在质量和多样性之间取得了理想的平衡,并且在Combined metrics上优于默认和多样化提示生成的句子。

    此外,论文还探索了将ICD生成的句子作为训练数据,用于提高现有常识生成器的多样性。通过MoE模型的验证,证明了这一点的可行性。同时,论文还研究了LLM是否能够准确判断给定句子集的多样性,以及不同温度设置对ICD方法性能的影响。

    尽管这项研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仍有一些局限性和未来的探索方向。例如,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英语句子的生成上,未来可以将ICD方法扩展到多语言模型。此外,还需要在更广泛的LLMs上评估ICD方法,并考虑社会偏见和有害内容生成的问题。

    总的来说,这篇论文提出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来提高LLMs在GCR任务中的输出多样性,并通过一系列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性能。这项研究不仅推动了GCR领域的发展,也为其他需要多样性输出的NLP任务提供了新的思路。希望这篇论文能够激发更多的研究,进一步提高LLMs在各种文本生成任务中的性能。

    如果大家对这篇论文感兴趣,欢迎留言讨论。也欢迎大家分享自己在GCR或其他NLP任务中遇到的问题和见解。让我们一起探索如何让AI生成更加多样化和高质量的文本吧!